我国成品油价格价格机制改革历程(1998——2016年)
2015年10月份,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时表示,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挂钩机制改革非常成功,很好地体现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未来还要进一步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要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其所指的“非常成功的改革”便是2013年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
然而,在上文所述的专家看来,2013年的改革忽略了石油期货的金融属性。“在期货市场,油价的暴涨暴跌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当年油价涨得太厉害,没想到如今会跌落在30美元上下。”该专家称,油价长期低位运行让国内的“三桶油”扛不住,而在“三桶油”下还延伸有许多产业链及中小石油公司,加上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得以改变,石油厂家过得并不轻松。
在这种形势下,“地板价”无疑对国内的石油行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成品油价市场化的进程中,“地板价”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或被视为“倒退”。上述专家认为,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市场化和行业市场化的不平衡。“我国在成品油价格机制市场化的进程中,仅在石油价格方面不断与国际价格进行接轨,但在石油行业自身体制改革方面进展较慢,这种不平衡使得价格变动与行业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市场化难以完全打开。”
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徐满平同样也撰文指出,“尽管在某个区间实行市场定价,但由于存在上限和下限,这种人为设定的价格只是模拟市场,永远跟不上真正的市场变化”。在他看来,现在出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仍是走向市场化的过渡阶段,是由当下国内石油产业性质及市场结构决定的,问题的全面解决离不开成品油市场以及整个石油产业全面的、彻底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