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财经频道 > 经济 >正文

中国楼市进入疯狂时刻 解读经济十大判断!

时间:2016-03-03 10:59:28    作者: mindy    来源:巴中在线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先来看看越南的情况】

  越南经济将正受益于其廉价劳动力带动出口,从而刺激经济快速发展。根据越南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长6.68%,增速创5年来最高。

  亚洲各国经济状况普遍受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而出现颓势,但越南经济仍能在一片低迷中取得成长,主要是靠强劲的出口、外来投资及强大的内需。但是越南的问题一直都是股价过高以及政府承受不起任何大的动荡。

  【再来看看印度的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在2013—2014财年的经济增长率6.9%,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为加速经济增长,印度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主要包括大幅度放松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继续进行财政金融改革和公司企业改革、着手修改新征地法案、进一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等,发起智能城市建设计划等诸多经济振兴计划。鉴于印度人口多,住房需求也强劲,房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大。

  【再来看看马来西亚的情况】

  在三年强劲增长后,马来西亚这两年的经济前景或大幅恶化。除了国际油价大跌的因素,货币的大幅贬值和商品及服务税的引进将极大可能将2015年马来西亚 GDP增长率拖累至不足5%。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货币令吉持续走弱。国内政局的不确定性和液化天然气价格的走低进一步削弱了马来西亚的能源投资,导致政府支出有所减少,对国内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后看看泰国的情况】

  泰国央行下修2016年国家经济增长预测值至3.5%,因泰国贸易伙伴国家市场不明朗,可能拖累泰国出口为零增长表现。而2015年经济增长因受益于政府开支、民间消费和旅游业发展,增长率可能为2.8%。

  总体而言,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实体还待提升。

  另一方面,说到中国楼市是不是盛世已过这个话题,似乎只能用疯狂一词来形容中国近期的楼市现状,入脱缰野马的楼市再度在一线城市上演暴涨。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在并不特别偏远的地段买房,300万已经是北京的“起步价”。而深圳更加疯狂,2月15日,深圳售出51套新房住宅,成交均价为 91965元/平,突破9万大关。上海楼市更是销售火爆,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上海以超过1.4万亿元的总成交金额成为全球最大房地产市场。这就是中国楼市的疯狂暴涨的局面。

  真的害怕,如果楼市泡沫戳破之后,还有什么可以担当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重任。但是,这也许是杞人忧天,有分析称楼市盛世还未结束,是真的吗?

  中国房地产泡沫应该不会溃破?!

  人们在担心中国房地产的巨大泡沫,是软着陆还是破裂?我们认为当下楼市仍然艰难,但房地产不是制造业,其自身的诸多特性,决定了泡沫或许可以在困境中渐渐释放,而不是破裂。

  1、库存究竟多少?

  现在人们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这严重低估了楼市面临的严峻供求失衡。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如果仅考虑商品房一项,去库存的压力有多大?201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大约13亿平米,新开工可能还略多于此,因此2015年房地产库存去化的进展不大。去楼市库存唯有缩减新开工和土地购置。因此在未来2-3年,房地产投资维持-10%到零增长,新开工逐渐回落到10平米以下是唯一出路。

  2、地产金融风险多大?

  涉及房地产金融的存量总体比较巨大,其中包括按揭贷款,开发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债务融资等。可能还应包括少量的境外借款和土地收储整理中心的贷款。最为粗略的估算方式是,购房者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约13万亿;按照房地产每年开发投资约9万亿,开发商自筹及借入资金可供约18年开发测算,约15万亿;目前 50亿平米存货价值约10万亿,则小计约25万亿。

  由此看,需求侧的13万亿和供给侧的25万亿,共计约38万亿。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额对银行信贷占比大约在15%-20%,这是个相对较低的估算。目前看,地产金融的总体不良还比较低。

  一旦商品房价格下跌往往会波及到实体企业的贷款质量。考虑到房地产在建面积之庞大,因此持续的价格下跌可能会带来存货贬值,甚至在建烂尾。

  我们认为中国地产金融风险是巨大的,我们粗浅地认为,中国金融体系难以承受房价下行30%的直接和外溢效应。

  3、土地财政是否崩溃?

  许多人担心中国楼市的下行可能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手。从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基本失去了主要税源,财源上收,事权下沉。2005年初开始,土地财政扮演了地方政府重要的新增财源,2013年中国土地出让收益金达到峰值的接近4万亿元,而在2015年可能跌至不足2万亿,今后数年随着楼市去库存,土地出让金总额可能继续萎缩。如何衡量这已经和继续失去的每年超过2万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

  我们认为,从目前和十三五观察,地方财政最痛苦的因素并不在于土地财政问题。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土地财政的冲击。

  一是经过近3年的财税改革,地方财权更弱而不是更强,更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从财政支出看,全部财力的85%由地方财政支出。因此财政压力并不单纯体现在地方和基层财政,而是更多地向中央财政转移。

  二是经过地方存量债务置换之后,地方财政暂时熬过了最艰难的2014年,现在情况略好。

  三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率并不高,大约在10%-15%,其基本用商品房开发的土地出让收益,去补贴工业开发园区、棚改和地方配套基建等的支出。表面上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额大幅缩减了2万亿以上,实际缩减新增可用财力也就每年三四千亿。

  但土地财政的萎缩必然使地方政府对工业,对城建,对基建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能力大大缩减。因此我们粗略的判断是,即便土地出让金在今后三五年持续低迷,也并不是引发财政困难的主要因素。中国财政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碎片化的、缴费率过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否经受得住老龄化的冲击。不过土地财政带来开发区凋敝,城建拖沓无力则是必然。

关键词阅读: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