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引发各界关注。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上涨2.3%,升至5个月高位。尤其受到关注的是,鲜菜价格上涨35.8%,猪肉价格上涨28.4%。中国CPI数据公布后,上证综指11日上涨1.64%,报收3033.96点。继“蒜你狠”“姜你军” 之后,今年春节前后持续至今的猪肉、菜价等飞涨,又诞生了“猪你涨”“向钱葱”等等。在国外一些国家,季节等因素变动,也会影响食品价格波动,而为了平抑这种波动,各国从政府到民间也想了不少办法。
加拿大用“微信农场”团购
如果仅看CPI数据,加拿大涨价并不厉害。加拿大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增幅为1.4%,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增长4.4%。但很多加拿大人近期不断惊呼“菜价涨得吃不消”。
今年1月,多伦多地区一位华裔网友晒了一张多伦多大统华超市的价格标签,一磅普普通通的韭黄,标价居然是21加元每磅,差不多合112元人民币1斤。有人戏称,韭黄都涨成“韭皇”了。
对菜价疯涨,加拿大人各有各的高招。今年1月一名叫马加来特·度朗的温哥华人举办了一个 “家庭种菜展览会”,试图教会当地人在哪怕只是个小公寓的家中实现蔬菜自给;从去年起大温华人间就开始流行所谓“微信农场”,不少人组成微信群,接力团购一些据称“价廉物美”的自营食品;著名连锁超市罗布劳去年3月起首先在安大略、魁北克试行所谓“歪瓜劣枣优惠”,凡是“歪瓜劣枣”类蔬菜水果,价格都比同类“长相英俊”的蔬果便宜得多,据罗布劳称“阿尔伯特省最欢迎这种政策”,原因似乎是该省生产石油,受油价下跌影响最严重。
韩动员媒体宣传促销
韩国《亚细亚经济》11日的报道称,和中国一样,韩国食品价格近期也出现暴涨。根据首尔市对外公布的数据,作为韩国春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山蒜,其价格是去年同期的2倍,花蟹价格是去年同期的1.4倍,鱿鱼价格比上月上涨1.59 倍。气候异常导致农水产品产量下降,被认为是价格暴涨主因。
由于地域狭小和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等制约,韩国农林水产也时常出现“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政府为维持市场稳定会采取临时措施确保物价。对于因为供给不足而产生的价格暴涨,韩国政府采取临时增加商品进口配额的方式平抑物价。对于供给过剩的农水产品,韩国政府一方面直接出面收购,另一方面动员媒体宣传某种农产品过剩,呼吁韩国国民加大消费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德国设“物价警察”
和中国相反,德国等国家目前正担心经济陷入通缩。但德国对于平抑物价很有一套。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就对市场物价进行调控,主要有四种手段:一是建立联邦经济部、各州经济部及市、县的价格监督机构三个层次的价格管理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物价;二是立法,比如在《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专利法》等;三是设立监督调查人员“物价警察”,政府设有“推荐价格”,如果超过会被调查;第四,德国采取严格审慎的货币供给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