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我们的监管层希望对过去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动荡做一些思考。从去年上半年的‘改革牛’到后面的股灾,市场经历了一轮非正常调整,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考。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刻的反思,很难保证未来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非正常调整。”李慧勇认为,新主席上任后,证监会到目前为止非常务实,做出的举措都是希望能够认清市场现实,清楚问题所在。
回顾过去的三个月,刘士余在公开场合鲜有露面。2月20日,新华社宣布免去肖钢职位,任命刘士余为新任证监会主席。从银行家到“证券新人”,刘士余仅用了一个转身。
上任之初,市场对他的态度呈现两极。支持者认为,其在央行的监管经历和在农行的务实作风,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改进;但也不乏怀疑者,一位从未在证券系统内从事过监管工作的主席,能否应对当前脆弱的股市和坎坷前行的市场化改革?
在随后的全国“两会”期间,刘士余在经历多次媒体“围堵”后终于开口,在3月5日首次阐述“三个监管”理念,称“新主席的首要任务就是监管”,他的监管思路很明确,那就是“依法监管 、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因为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的措施顺利实施。
3月8日,刘士余出席香港代表团讨论会,多次被代表要求发言,但是他明确表态只听取意见,严守“交易时段不发言”的原则——“今天是两地交易日,我作为证监会主席,是一句话也不能说的”。
直到3月12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刘士余才首次公开回应市场问题。在这场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刘士余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那一个。
一方面,这是他第一次以证监会主席的身份公开亮相,另一方面,证券市场自去年6月以来多次巨幅波动,也使得投资者对新的监管者充满期待。
刘士余在记者会上对重大问题一一作出表态。在回应注册制改革如何推进时,刘士余明确表示,注册制肯定要推,但怎么搞,要好好研究;在回应去年股市异动问题时,刘士余以“一辆重载的油罐车,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来形容当时股指下行存在的多重性风险,论证救市是必要的;在回应今年年初的“熔断”被停事件时,他先是承认制度结果与设计初衷相背离,进而表示要吸取教训。
他的认真、谦和,赢得了市场对新主席的初步信任。不过在此之后,刘士余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