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因为上述三大扣分重灾区导致今年券商分类评级出现如此“惨状”?答案当然是“NO”。
该规定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证券公司分类是指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合规状况,按照本规定评价和确定证券公司的类别。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原则,在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适时调整证券公司分类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评价计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
被依法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行政重组等风险处置措施的证券公司,评价计分为0分,定为E类公司。评价计分低于60分的证券公司,定为D类公司。
中国证监会每年根据行业发展情况,结合以前年度分类结果,事先确定A、B、C三大类别公司的相对比例,并根据评价计分的分布情况,具体确定各类别、各级别公司的数量,其中B类BB级及以上公司的评价计分应高于基准分100分。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证监会每年根据行业发展情况,结合以前年度分类结果,事先确定A、B、C三大类别公司的相对比例”。
好了,咱们来对照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一切的谜团将不解自明。注意,两年参评主体券商数都是95家,请看下面表格中的数据:
A类券商(含AAA、AA、A),2015年是64家、占比67.37%,但2016则更改为了36%、占比才37.89%;B类(含 BBB、BB、B)2015年是30家、占比31.58%,但2016年则变成了51家、占比53.68%;C类(含CCC、CC、C)2015年是1 家、占比1.05%,但2016年则变成了8家、占比为8.42%。
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吗?监管层根据行业整体形势,将三类公司的各自占比进行了调整,无怪乎会有那么多公司级别被下调。
这就好比当下一些公司业绩考核一样,原来说好的每年对业绩前30%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排名最后1%的员工进行淘汰。但突然更改规则了,奖励的员工比例降到了10%,而淘汰的比例升到了10%,如此奖励的员工人群和淘汰的员工人群自然出现“惨状”缩水和“惨状”上升了。
“这才是这次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出现如此大幅变化,一大批券商被下调的真实原因。”一位券商合规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来年监管层再次上调A类证券公司占比,那很多券商又会出现大幅上调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