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发展七天涨幅66%、嘉凯城连续三天涨停,随着前期建仓个股全线大涨,在意外“突袭”万科后,恒大几乎成了此轮反弹的“金字招牌”,并在昨日为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出了一臂之力。
对于万科,恒大同样高歌猛进。昨日晚间,万科A发布提示性公告,证实恒大方面已完成对公司的首次举牌,总计耗资约99.68亿元。
热闹之余,当下市场最为关心的是:已拥有港股上市平台的恒大为何豪掷巨资在A股扫货?其高调建仓的背后,是财务需求,还是资源储备?在瞄准地产、足球、粮油之后,色彩鲜明的“许氏风格”会不会在A股再掀风暴?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恒大资金实力几何,其还有多少资金可以投向A股?
低调多日一朝举牌
就在市场猜测恒大是否会止步于举牌线下之际,昨日晚间,万科A发布股东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确认恒大方面已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完成首次举牌。而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未来六个月内,恒大将与“谁的万科”的争斗各方共舞。
与此前上证报《“谁的万科”再添插足者 恒大入局渔利》的报道推测一致,昨日公告显示,恒大于7月25日便开始建仓,从7月25日至29日,恒大总计买入了价值33.68亿元的万科A股,占其此次举牌资金总量的33.79%。
彼时,市场的关注点依然在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的缠斗,对恒大的入局尚一无所知。事实上,8月1日至3日,恒大依然在快速增持,待8月4日消息曝出时,恒大建仓的主要部分已基本完成。
不过,由于走漏风声后万科A股价快速攀升,恒大整体的举牌成本也不得不增加。在拿到4.68%股权时,恒大的持仓成本仅为17.62元每股,而补足剩余0.32%的股权后,恒大的持仓成本已经提升到了18.06元每股。
尽管持仓成本被抬高,但对于恒大来说,万科A股价的连续冲高已令前期的买入收获巨大的浮盈。据记者计算,以万科A昨日收盘价为准,恒大此轮举牌已获得21.03亿元的账面浮盈,期间收益率超过20%。
投入160亿已赚80亿
作为“A股新人”,许家印赚钱的能力与其操盘足球项目时似不相上下。
包括举牌万科在内,短短数月时间,许家印投入A股的资金约为160亿元,而根据昨日收盘价计算,其所持A股股票市值已增至约240亿元,期间收益率约为50%,远超同期大盘水平。
据记者统计梳理,截至目前,许家印分别用旗下的恒大人寿和中国恒大(港股恒大地产更名而来)两个平台合计买入了13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其总计持股市值高达242.52亿元。
其中,恒大人寿负责“分散投资”。其目前进入股东榜的A股公司共有十家,分别是智光电气、粤宏远A、金科股份、中航动控、宝鹰股份、金螳螂、世纪游轮、腾达建设、京运通、平高电气等。不过,恒大人寿对上述标的持股较为分散,最多只是买到总股本的4.35%(对粤宏远A),大部分的持股比例也只是在1%以上,险资配置的特征较为明显。
与之相比,中国恒大则是“突出重点”。截至目前,其通过旗下公司分别持有万科、廊坊发展及嘉凯城三家公司5%、15%和52.78%的股权。除万科外,恒大已是其余两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两大平台“存粮”充足
恒大在A股快速扫货,除了受强势的“许氏风格”影响外,与公司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也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恒大披露的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末,其资产规模高达7570.4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的现金总额(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为1640.2亿元,加上期末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中国恒大的资金池规模约为3185亿元。
手头充裕与中国恒大在2015年不断融资密不可分。经记者粗略统计,该公司去年先后发行了10亿美元优先票据、完成了8.2亿股配股融资46亿港元、发行了200亿元的境内企业债、通过境内私募债筹资200亿元。此外,中国恒大在销售回款等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去年的回款额为1523亿元。
不难看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许家印对筹资颇为重视,正是2015年的“存粮储备”使其今年在A股二级市场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从恒大人寿来看,其自2015年11月22日正式挂牌亮相后,在发展模式上颇有借鉴安邦、前海等险资新锐之意,根据保监会披露的上半年数据,恒大人寿今年上半年已实现规模保费227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万能险的销售。
按照保监会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根据在A股建仓的节奏推算,恒大人寿去年成立后仅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完成了至少数十亿元的资产积累。今年,随着业务快速展开,恒大人寿的资产规模进一步提升,由此,或许将有更多的资金通过该平台流入A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恒大方面此前的承诺,在2018年12月31日前,恒大人寿资产规模应达到1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一旦恒大人寿达成发展目标,其在A股的投资能力将不逊于安邦,产生的影响力更不容小觑。
“多元化战略”下布局A股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房地产已进入“白银时代”,但在许家印的掌舵下,恒大的地产业务规模仍在快速扩张,并在7月份创下了430亿元的房企单月销售额纪录。
不过,面对地产业务的高速扩张,许家印自己却有着深深的担忧。自2013年销售突破千亿后,其已将多元化列入发展战略,先后涉足金融、互联网、健康、旅游、文化、体育及农牧等诸多产业,类似“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的新品牌也频频曝光。
尽管有在房地产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但恒大的跨界似乎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顺利,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给市场的感觉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难达各方预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恒大愿意涉足的无不是市场巨大、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上已有的参与者无不实力雄厚,恒大想快速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或许是许家印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对于恒大来说,能够在“重资产运行”的房地产行业后来居上,除了宏观预判、操盘能力之外,其很大一部分优势在于对资金筹措的擅长。
显然,在快速发展中,恒大已经掌握了筹资能力,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筹资能力,这无疑是许家印最想解答的问题。
在分析人士看来,与实体经济不同的金融业无疑是发挥筹资能力的最好通道,而一旦业务孵化完成,又能进一步提升筹资能力。“大量产业资本进军银行、保险业务就是这一原因。”
除此之外,“与钱离得最近”的A股市场同样是发挥筹资能力的好去处。“对于资源丰厚的产业大佬来说,其能更加容易地实现一二级市场的转换,改善上市公司质地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兑现。”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记者注意到,廊坊发展昨日晚间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恒大已明确:并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提出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调整的方案、计划;同时,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怀揣着数千亿资金,许家印显然不会止步于目前涉足的这十几家A股公司,也不会满足于赚得的几十亿元账面浮盈,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许家印或许还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