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继续呈现整体扩张态势。近日,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券商资管业务规模已达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34%,较一季度环比上升9.25%,近六个季度连续保持10%左右的上升比例。
在当前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资产荒出现、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铺开背景下,一方面券商资管业务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受上述因素影响,券商资管也在去通道化、向主动管理转型。而长期来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未来将体现在卓越的长期投资能力和多元化的产品、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两方面,这也是券商资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上半年多只产品表现突出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截至6月底的市场各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及排名。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为46.48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15万亿元,占比32%,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其中集合计划产品3554只,资产规模19449.84亿元;定向资管计划产品17254只,资产规模125631.54亿元;专项资管计划产品259只,资产规模2583.65亿元;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产品293只,资产规模2368.28亿元。其中,可以看出,目前券商资管业务结构中,仍以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为主,占比达83.73%。
从各券商资管今年上半年表现来看,截至二季度末,排名前20的证券公司或资管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共计约9.98万亿元,达到总体规模的67.7%。其中,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以1.57万亿元的规模居于首位,华泰资管以及中信建投依次位居第二、三位。
其他券商资管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广发资管共发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27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101.72%。广发资管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在大权益类产品,如定增类和员工持股类产品的规模和业绩都在业内保持领先;在原有的固定收益业务基础上大力发展FICC业务,发行了多只创新“固收+”产品,取得了令人较满意的业绩;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了机构客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开始布局大类资产配置;发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明的创新型美股指数化投资QDII产品,以及通过QDLP投资境外对冲基金的产品等。
今年7月,财通资管在获得公募资格半年后,发行了首只公募产品“财通资管积极收益债券基金”,仅用9个工作日即募得13.43亿元,大幅提前结束募集,刷新了今年同类产品募集规模记录。
联储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滕立群告诉记者,公司资管上半年业务发展相对比较稳健,一直在培育主动投融资管理能力,半年多的时间,主动管理产品规模达到57.49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17.81%,现在发行成立的众多产品中,众赢1号、众慧1号两只股票型产品及阿尔法对冲1号量化型产品在同期同类型产品中均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抵御了市场频繁调整的风险,收益能力位居行业中等偏上水平。收益的取得有赖于联储资管建立的卓有成效的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投资经理对市场风格转换的准确判断和完善的选股方法,以及联储证券资管对“为客户带来绝对收益”的不懈追求。
在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浙商资管坚守行业第一梯队。其中,固定收益业务和量化投资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成绩。例如,跨期平层和机构委外异军突起,固收业务新增规模93亿元;固定收益产品上半年收益率排名行业前茅,次级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3.72%,最高年化收益率达21.1%。优先级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33%,最高年化收益率达5.86%;量化投资业绩优异,所管产品今年以来全部实现正收益。浙商金惠量化多策略1号,成立近四个月,实现收益7.9%(年化收益率25%)。
记者了解到,浙商资管固收团队采用“高尔基”策略,立足服务于高净值和机构客户,借助跨界混搭理念和“票息为王”策略,在优质债项资产(如非公开、ABS、PPN)的搜刮甄别和类固收资产(如分级A、精品非标、可交债等)的投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浙商资管量化团队采用“双多轮动”——多资产(包括股票、期指、分级基金、期权、商品期指等常见的投资品种)和多策略(指基于上述资产的多因子选股策略、期指替代策略、对冲策略、分级A轮动策略、量化择时策略以及CTA等),实现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基于对各种策略的市场容量、风险收益比以及各策略之间的相关性等采用不同策略搭配组合投资,促使产品净值的稳健增长。
通道业务监管套利越来越难
目前监管层也在引导提升券商资管业务水平,特别是主动管理业务水平,非主动型券商定向资管计划(俗称“通道业务”)的收缩已成为必然趋势。
政策上,修订后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实施在即,根据上述新规,定向资管通道业务所需计提的风险资本准备比例将全面攀升。与目前根据各档券商分类评级结果执行的风险准备金计算表相比,连续三年A类券商通道业务所需计提的风险资本准备比例从0.2%提高至0.63%、A类券商从0.3%提高至0.72%、B类券商从0.4%提高至0.81%。
有分析指出,通道业务受政策影响,未来会逐渐压缩。不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券商资管规模达11.89万亿元,其中主动管理业务只有3.04万亿元,占比仅25.57%,券商通道业务的规模将近主动管理规模的3倍。券商通道业务的降低仍任重道远。
为何要压缩通道业务?对此,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券商资管业务中很大比例是通道业务,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不能做的业务可以通过券商资管通道开展,往往能够规避监管,某种意义上,所有的通道业务都是政策套利,压缩通道业务是堵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政策套利。其次,可以规避底层资产不透明的风险,目前约2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资产,对应的是怎样的底层资产,风险程度如何,银行是不了解的。
近日,证监会组织券商保荐机构业务负责人和内核部门负责人召开《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上,新增两大窗口指导,其中之一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下称“大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上述规定明确限制了属于通道业务的结构化产品。据报道,近期随着监管趋严,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就已经剔除了结构化资管计划,例如东莞控股(000828,股吧)剔除了有大股东和员工计划参与的两个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的资产管理计划。机构人士指出,随着各证券公司将主动管理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结构化产品受限并不意外。
“影子银行”带来的叠加杠杆,不但放大了投资者收益,同时也激化了风险,滕立群指出,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比前几年更加艰难的时候。债券违约事件频发、银行不良率提升、资金面相对宽裕等因素加剧了“资产荒”,也促使券商资管更加有效的提高主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券商由于“生产工具”众多,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帮助,提升其资产整合能力。
滕立群介绍,强调主动管理,不仅是来自监管的要求,也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通道业务本身是在传递风险,并没有实质化解风险,券商经营的普通通道业务基本是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其实现转表需求或者优化净资本监管指标,但是作为金融机构来说,券商也是在经营风险,对投资标的或业务模式有着自己的专业判断,通过投资风险,进而获得合理回报。单纯的利用监管空隙套利将越来越艰难。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需多措并举
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积极发展主动管理,既是未来资产管理机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积极相应监管号召的必然要求。8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推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管业务能力水平特别是主动管理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基金业协会近日也发布了截至二季度末,主动管理规模排行前20的券商资管名单。截至今年6月底,中信证券、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在业内居前,分别为5557亿元、4651亿元、2297亿元。其资管总规模也位于业内前列,分别为15711亿元、8148亿元、7274亿元,由此计算,其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35.37%、68.65%和35.32%。
记者了解到,财通资管今年一季度实现超480亿元的主动管理规模,第一次进入券商主动管理前20名,二季度主动管理规模达653亿元,排18名,目前1300多亿元管理总规模中,主动管理占比超50%。
滕立群指出,联储证券主动管理型产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权益投资、债券投资、量化投资、实业投资,相对来说,除了权益投资受到资本市场环境影响外,固定收益及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发展均比较健康,整体规模和收入增速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主动管理方面,东证资管去年资产管理规模刚破千亿大关,但资管业务收入达到14.27亿元,同比增长367.87%,而中信证券去年资管规模约为其十倍,业务收入也仅17.5亿元,同比增长114.93%。
记者了解到,发展主动管理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广发资管的发展方向,广发资管将投研能力视作根基。同时,产品线的布局方面,权益、固收、量化、海外各个资产类别上均有主动管理产品发行,力争在长周期内给客户带来相对稳定的绝对收益回报。
浙商资管以主动管理为核心,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各板块有自身特色:权益投资专注转型成长、固收现管着力跨界混搭、量化投资立足两多轮动(多资产、多策略),私募投行潜心高标精品。
上述广发资管负责人指出,资产管理行业的意义在于帮助委托人实现长期、稳定的财富增值,主动管理水平才能代表资产管理机构的投研能力与真正实力。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提升主动管理业务规模水平是每家券商的共识。原因主要有,首先,主动管理是更加赚钱的业务,主动管理业务靠业绩报酬加管理费,获得的收益更多。其次,券商资管子公司可以依托母公司研究资源开展主动管理,有专业能力优势。再次,随着大资管时代到来,银行、信托、券商、公募、私募等机构未来能做的业务会很接近,主动管理能力成为机构核心竞争力。
不过,对于大部分券商而言,目前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仍然较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行前20名的券商资管中,通道业务规模占比普遍达到六七成。
对于如何提升主动管理水平,滕立群指出,提升主动管理水平有赖于多个方面,一是完善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业务部门和中后台人员配比;二是找到与本机构匹配的业务线,并且深耕于此;三是了解客户需求,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四是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五是公司战略业务方向明确,配套业务指引清晰可操作;六是依赖优秀的团队,为团队发展提供高效的平台服务。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可以从两方面提升主动管理水平,即人才和资质。人才方面,需要培养优秀的投研人才,投研能力是券商开展主动管理业务的基础和“内功”,目前大多数券商资管还要继续培养更多高质量投研人才。资质方面,如产品设计、营销等,都需要公司重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站在当下时点,展望未来,快速、超额资本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上述广发资管有关负责人指出,投资者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对整个大类资产的配置从战略方向上冷静思考,追求一个绝对的、长周期的稳定回报,而不是大起大落的趋势性回报。
“我们认为,卓越的长期投资能力将是未来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其次,做好产品线方面的布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大类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机构另一项长期竞争优势的体现。在长周期内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及多元化配置,与客户的资产一起成长,分享收益,这可能是将来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上述广发资管负责人表示。
把脉下半年机遇和风险
当前经济疲软、利率降低、监管趋严、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滕立群指出,不同的机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有些机构站立不动,基本围绕传统的存量业务开展;有些机构匍匐前进,寻找合适的业务机会;有些机构有备而来,大步向前。联储证券属于有准备的机构,经过重组改制后,联储证券引入了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团队,新的发展思路,在销售渠道上,积极引入互联网+的理念,将客户体验放在首位;在产品生产上,引入市场上顶尖的业务团队,高速的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在业务创新上,既不违反最新的监管规定,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业务突破口。“市场化”是应对挑战的唯一解决方案。监管层态度相对是比较明确的,希望券商资管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到围绕上市公司投融资、PPP、ABS、产业基金等国家政策支持及鼓励的方向和领域。
就市场未来大环境来看,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其今年推出的新书《中国理财地图(2016)》中指出,2015年以来,中国广义理财市场呈现三个基本特征,信用风险市场化、利率彻底市场化、资产管理混业化。随之而来的2016年,规范必然是金融市场的主旋律。
展望下半年,林采宜对记者表示,理财市场会越来越透明,理财产品资金流向会透明化,类资金池业务会越来越少,这样才能风险透明化。理财规模会得到一定控制,但不会大幅萎缩,主要是考虑到随着理财市场的透明化,了解市场风险的风险厌恶者很可能会离开这个市场。下半年,理财市场的机遇在于现金类资产相对安全,此外,要注意躲开高风险资产。
上述广发资管负责人指出,下半年,公司会着力发展“固收+”资产以及跨境业务,“固收+”资产可以在稳健收益的基础上追求增强收益,符合当前市场风险偏好;跨境资产则是投资者分散配置的一大方向,结合美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美元进入加息大周期的背景,参与美元资产投资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在行业配置方面,滕立群表示,公司会严格按照证监会关于行业政策的要求,将有效资源配置到国家鼓励的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智慧金融、安防、大健康、大数据等产业中去。共享经济诞生后,会有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信息的充分共通共融,会让一些行业或产业有着先天的优势。传统产业中,基建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尤其是经济下滑的时候,基建投入通常都会有所加大。发展新能源是解决时下逐渐恶劣的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策略,如果是一级市场,可以更多的与有不可替代的技术型企业合作,通过并购基金的方式进行更早期的投入。二级市场上,下半年也可更多的关注此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上市公司。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兼策略师刚登峰表示,下半年继续自下而上的在未来需求空间大、政策鼓励的行业中寻找个股。他指出,未来继续看好新能源汽车方向,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助于中国在这个领域建立全球的竞争力。同时,继续关注创新药龙头企业的投资空间,认为医改有助于行业向龙头企业进一步集中;在承接全球的高端制造业的转移方向以及国内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潜力,值得深度开发。在国内消费品龙头公司中,尤其是在食品饮料领域,一些具有提价能力的优质公司也蕴含着不少机会。另外,刚登峰也表示,由于供给侧改革对传统行业存在着巨大影响,部分周期品行业的交易性机会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