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网贷监管细则终于出台,但有人欢喜有人愁。据监管细则要求,网贷行业上岗必须持有多项有效证照,即营业执照、金融办备案、ICP许可证及银行资金存管。
营业执照注册。目前全国正常运营的2千多家平台基本已有此照。但对于想新加入进行的P2P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早在去年底,北上广等多地工商管理部门均叫停P2P公司新注册。
金融办备案。在此次公布的网贷行业暂行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此项。网贷平台要开展资金存管业务需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当地金融办备案登记。虽然细则强调了备案不构成对P2P经营能力、合规程度的认可,但业界认为能取得备案就相当隐形牌照。从已经获得备案资格的平台了解到,其他资格证都不难办,最严的就是金融办备案,如果没有金融办的审批文件将无法获得ICP许可证。
ICP许可证。平台若成功获得金融办备案,ICP许可证基本就没太大问题。截至到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2235家,其中222家已获得ICP许可证。从获得ICP许可证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有79家平台,其次是浙江地区54家,广东地区24家,江苏河北分别有14家和9家,而作为行业先锋的上海仅有2家。
随着网贷监管细则出台,ICP许可证已成为进入网贷行业硬性门槛。
银行资金存管。就网贷行业现状来看,真正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少之又少,占比不足2%。在网贷监管细则出台前几日,银监会就发布了一份关于银行资金存管的意见稿。根据这份意见稿规定,P2P平台要开展资金存管业务需是银行直连模式,第三方联合存管模式不再适用。
以上四关都闯过去了,是否带来平台就安全了呢?
其实不然,监管细则只是对平台经营者起到了一个约束作用,对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具有约束力,但其他风险仍是不可控的。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机构,具有对借款人身份审核的责任和义务,但风控人员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未发现隐藏的风险点或借款人故意隐瞒导致风控人员没有发现风险点,最终造成损失还是由投资者自己买单。
不论监管再严,风险都是存在的。投资者要避免风险只有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辨识能力。钱是自己的,监管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