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表示,加多宝与王老吉的价格战对企业利润造成巨大损失,凉茶业或进入微利时代。
价格战损人不利己,这句话在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恶性竞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近日,有关加多宝裁员、部分工厂停产的新闻不绝于耳。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加多宝裁员都是非生产、非一线销售人员,这样做是为了节约开支,在经历了价格战后,加多宝进入转型期。”
但是,加多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公司存在裁员、停产、销量下滑的情况。
加多宝称适时架构优化
据媒体报道,加多宝裁员计划从北京总部向位于华北、西北、华南等地的销售分公司同时推进。其中,加多宝西北大区分部成为最先被砍掉的分支,包括行政、人事、销售等已经全部解散。
一时间,加多宝资金链紧张、拖欠物流公司欠款等问题也成为焦点话题。有媒体报道称,在今年上半年,加多宝就在资金链上开始紧张。据悉,加多宝北京总部曾出现拖欠物流公司欠款的事件,导致合作的物流公司拒绝为加多宝送货。截至到目前,加多宝还有多名供应商的欠款没有结算,这些供应商大多是跟加多宝有长期合作关系,欠款的金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
对于上述问题,加多宝相关负责人发给记者一份资料,否认裁员一说。资料显示,显示金罐加多宝上市一年来,在销量、品牌力和口碑三个方面再次夺金。根据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加多宝品牌凉茶以52.1%的销售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凉茶行业市场首位;在整个罐装凉茶行业市场,加多宝品牌凉茶以70.6%的销售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凉茶行业罐装市场第一名。
在加多宝方面看来,临近跨年以及春节营销,加多宝凉茶的销售已经提前迎来了小高潮,所以的工厂已经开足马力,积极备战跨年及春节营销,所谓的产量下降和工厂停产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破坏和干扰加多宝正常运营的行为,加多宝将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加多宝方面表示,“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环境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高效运营,同时,将更多的费用投入到市场,巩固加多宝的市场份额;5年了,从品牌到金罐一切重建,是时候该调调了。”
此外,加多宝方面强调称,目前公司高管全部在岗,无一离职,所有员工薪资发放准时,员工各项福利正常,人员岗位晋升与加薪正常。
不过,对于加多宝的上述回应,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加多宝不是一家公众公司,公司的销售量无法查到,所以公司会否认销量下滑,同时也不能公开表示裁员,那样会乱了“民心”。
另一方面,加多宝生产线也受到舆论争议。有媒体报道称,受母公司停止注资事件影响,以及市场销售的下滑,加多宝自建的杭州浓缩汁厂也已经停产。此外,加多宝率先关停PET(塑料瓶装)的代加工厂商。今年年初,为加多宝集团做了4年代加工的汇源集团停掉了六家工厂的全部生产线,包括汇源开封工厂和北京工厂等。
对此,加多宝方面表示,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环境,为了高效运营进行组织架构优化,同时,将更多的费用投入到市场,巩固加多宝的市场份额。而关于与汇源合作的问题,因为加多宝建立了仙桃、冠亚等自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自有工厂完全能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今年瓶装加多宝取得了很大增长,所以,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加多宝和物流等供应商有多年稳定的合作基础,互相信赖,目前一切正常运作,完全没有出现报道中的情况。
凉茶行业或进入微利时代
回溯加多宝历史,该公司与王老吉的“红罐”一度成为快消行业的“大剧”,几年下来,加多宝失去了红罐使用权,双方之间的价格战买三赠一、买四赠一的一系列举措,杀伤最大的当属双方的利润率,这无疑给凉茶行业带来危机。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的价格战打下来,凉茶行业进入微利或无利的边缘,给凉茶行业带来危机,加多宝裁员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对于加多宝来说,在打造单一产品超过百亿元后,公司进入转型期。“当年,健力宝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消费者购买,而是因为经销商看不到利润而拒绝销售,希望加多宝不要步健力宝之后尘。”
不过,一位加多宝的区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加多宝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目前本区域销售一切正常。
中国凉茶行业进入平稳增缓的态势,加多宝销量下滑是系统的问题。“官司、高管离职、红罐不能使用等问题,导致公司业绩下滑,人员架构发生变化也属正常”。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凉茶行业从跑马圈地外延式增长,到品类增长不太顺畅的情况下,会造成品牌之争,各方因素影响,导致王老吉业绩上升,加多宝业绩下滑。“总体来说,整个业绩下滑的时候如何转型,水和凉茶同时进行,但是,昆仑山水的体量太小,对加多宝来说意义不大。”
不过,对于加多宝的未来发展,原娃哈哈集团策划总监肖竹青表示看好。“曼彻斯特法则认为,做到第一,胜过最好。加多宝是中国凉茶的开创者,无数经销商和终端小店从经销加多宝凉茶中获利,与加多宝感情深厚。消费者已经认同加多宝的味道,就是凉茶的味道。另外,加多宝公司务实的企业文化,高效率的市场反应效率,有凝聚力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都彰显着加多宝不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神的成功,而是依托团队和企业内部生产关系为核心竞争力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