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贷行业越来越火,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跑路、诈骗、非法集资等事件的频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行业透明度不够,投资者不清楚平台运营情况。因此披露信息已尤为重要。
近日网贷平台2016年第三季度运营报告已陆续公布,媒体再次感慨各路运营报告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换个思路想,能够披露运营报告已经是向行业协会的信披要求迈出了一大步了。
从运营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来看,主要披露了三个方面:
一、运营方面
二、客户画像
三、项目信息
而针对披露的信息,要如何判断好坏?
10月28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以下简称“标准”)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
如果这个《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正式实施,会员和非会员单位,可能都会陆续往这个标准靠拢。
规定65项强制披露指标,那平台就能给你披露65项指标;甚至鼓励性的31项,为了体现自己的规范,各家也都会进行披露。
此时,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是,大家都披露一样的指标,那谁家的信息披露做的好?谁家的是在玩表面功夫?
1.披露内容的完备性
第一步,还是看看披露的指标是否足够完整,是不是该有的指标都有了?
比如,这次的《标准》中,对机构信息的披露,要求强制披露机构的年度财务报表,这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个敏感项。有的可能就不敢披露,那么比起那些披露该项指标的,显然做的就要差些。
2.披露内容的深度和频度
披露的要素都有,还要看披露的深度。比如同样是披露大股东的信息,一家只是披露了工作履历和教育情况;另一家则在这之外,还披露了个人的银行信用、以及个人有关公司发展战略的想法、对客户反映问题的处理态度等等,那显然后面这家的信息详尽程度更高,更加可信。
3.披露内容的可验证性
信息披露,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信息可能造假,导致失真。对着一堆虚假的数据,投资者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所有披露的信息,需要有可以验证的方法。如果没有,那么对这个数据,就不能全信,要持一定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