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新闻报道,某地某人的银行卡在身上,银行账户里的钱却突然全没了;或者自己明明没有消费却突然被扣钱;还有因绑定第三方支付而发生的银行账户资金损失的案件,看到这样的新闻,小编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我们的银行卡安全吗?”
近日,央行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如果已经有Ⅰ类账户的,再开户时只能是Ⅱ、Ⅲ类账户。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Ⅲ类账户。
Ⅰ类账户是个“保险柜”,主要的资金家底都在里面,安全性要求高,不用每天拿着出门;Ⅱ类就相当于“钱包”,用于日常稍大的开支;而Ⅲ类账户相当于“零钱包”,用于金额不大、频次高的交易,比如移动支付、缴费等。
再给各位打个比方,Ⅰ类账户就像是老婆专用的,什么金融业务都能办,花多少没上限;Ⅱ类账户就像是自己用的,只能投资理财缴费不能取走现金,用完找老婆去要;Ⅲ类账户就像是给小孩用的,只能做一些小额支付、免密支付等。这下大家秒懂了吧......
这三类账户就像后宫中的女人们,皇后、嫔妃和宫女,等级不同、权限不同,分工自然不同。账户级别的不同,意味着功能和额度的差异。只有善用好这三类账户,后宫安宁,前朝才稳固,此乃国之大幸也。
账户分级、限定高安全级别账户数量后,要怎么管理自己的账户?改变账户类型,操作起来是否方便?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怎么把这些日常小额支付从工资卡上挪开?
很多人习惯将重要的工资卡和支付账号绑定,风险确实不小。小编认为正确姿势是:基于工资卡绑定一个Ⅱ类或Ⅲ类账户,工资发放后将一部分转入其中,用于线上小额消费和缴费,其他资金仍然存放在工资卡中,从而通过Ⅱ类、Ⅲ类账户实现账户风险隔离,彻底保证工资账户资金安全。
不同账户类型之间如何调整、转换?
各家银行对此会有不同的规定。之前,银行开户方式分为两类:线下开立实体账户和线上开立电子账户。凡是在线上开立的账户都属于Ⅱ类或Ⅲ类账户。以后,Ⅱ类或Ⅲ类账户要升级成为Ⅰ类账户,对客户身份核实的要求更高一些,会要求客户去网点现场核验身份,但Ⅰ类账户下调为Ⅱ类或Ⅲ类账户则相对简单,客户经过基本的身份确认就可以调整。
Ⅱ、Ⅲ类都是虚拟账户,在哪里可以申请?
目前,个人能足不出户在线申请开立Ⅱ、Ⅲ类账户。小编认为还是比较方便的。申请Ⅱ类账户时要求将绑定Ⅰ类账户卡号,开立成功后银行会给Ⅱ类账户一个新的账号。申请Ⅲ类账户时也会给一个新账号,同时要求转入任意数额的资金激活账户,并为Ⅲ类账户设置密码。账户开立后,就能在网上银行的账户列表里看到新开立的账户,还可以在线自助进行账户调整与变更。
账户使用要在安全与便捷中找到平衡
不少用户担心换卡升级所带来的麻烦和时间成本,但小编觉得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账户安全,还是值得的。这几年,互联网快速发展,支付越来越便捷,人们对待账户和支付的态度也越来越随意了,但实际上基于账户的支付行为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行为,要认真对待。账户使用和管理就是要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账户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普惠、安全、便利的支付服务。彼此隔离能够更好地规避网络支付诈骗风险,保护资金安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管理自己的账户,把经常使用网络支付的账户降级,将不同的账户按需要分类管理,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安全,也方便支付。
垃圾要分类,银行账户更要分类。不过对小编来说,最大的不安全感并不来自于银行账户安全,而是来自于银行账户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