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中,除了电子产品,在东莞更具典型意义的是一件日常用品:鞋子。东莞曾制造出全球1/4的运动鞋。
在东莞的厚街,昌健鞋业有限公司厂区里的工人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幕是,每天不定时,会有几名工人不紧不慢地把那些刚刚生产出来的鞋子往车上搬。偌大的厂区里,显得寂寥而空旷。这些包括CAT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内质地优良的鞋子将漂洋过海销往欧美。就在几年前,厂区里曾车水马龙,人们接踵比肩。
这在昌健鞋业董事长童水顺看来,东莞鞋业眼下处境与2008年有些类似。那一年,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席卷下,童水顺因工厂自美国的订单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而“吓了一大跳”。
过去十年,欧美市场不断削减这家鞋厂的订单,以致员工减少了九成。
鞋业的困境,同样笼罩于东莞其他传统的代工制造业。自2008年以来,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代工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已被撼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以出口为主的东莞代工制造业遭受冲击。更为糟糕的是,随着国内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大量大型代工厂陆续转移、压缩规模,甚至关闭。
东莞官方在十年前就预见:“如果再以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优势来引资,和自杀无异。”
“但不太好改。”曾担任东莞市特约研究员的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东莞传统制造业“实在是太庞大了”。
劳动力的成本困境
昌健鞋业所在的东莞市厚街汀山社区,空旷的街道两边,一些大门紧闭的厂房拉出的“出租”横幅已显陈旧。
十年来,如今已年过花甲的童水顺亲眼看见,身边“很多比我更优秀的人”不断地关闭他们在东莞的工厂。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运动鞋生产企业——裕元集团、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华坚集团,以及大力卜集团(绿洲鞋业、绿扬鞋业)、顺天集团(力凯鞋业)等都在转移。
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这些企业已经开始觉察到东莞不利的环境。很快,他们就不远千里把产能转到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更加丰富、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而在国内,他们则迁到四川、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
作为撑起东莞制造业“半边天”的台商之一,童水顺同样也削减了公司在东莞的产能。他是在1990年将在台湾的鞋厂搬到东莞厚街的。过去几年中,他已经把在东莞大部分的产能转到越南和老挝。自己则成了一名“空中飞人”,不停地在东莞和以上两地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