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的三季报中并未公布利润数据,但公布的未经审计油气销售收入仅为307.5亿元,同比下降15.2%。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平均实现油价为42.26美元/桶,同比下降13.5%;公司为应对低油价环境,积极降本增效,削减了全年资本支出。
林伯强认为,由于业务关系,油价回暖对“三桶油”都是大利好,但对中石油表现得更为明显,其次为中海油、中石化。“若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上保持稳定,从业绩上排位应该是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总体来说‘三桶油’都将过得不错。”
地炼担心国内外油价倒挂
在今年大出风头的地炼在此轮油价回暖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中石油集团官网上转载的一份《2016地方炼厂的现状与发展剖析》(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地方炼厂(含中化等控股及收购的地炼企业)一次总产能2.13亿吨/年,约占全国一次加工能力7.4亿吨/年的29%。
地炼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特有的优势。2015年后,国家对地炼放开原油进口限制,地炼相继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非国营贸易配额。截至2016年3月,山东地炼共获进口原油使用量4143万吨/年,仍有2298.4万吨处于申请中,原油进口非国营贸易配额获批3143万吨/年。上述《报告》认为,由于地炼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非国营贸易配额超出其真正加工能力,因此,地炼在原油采购时对原油价格、质量、数量、时机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地炼在体制和机制上相对灵活,导致的结果是地炼与大集团相比有巨大的价格优势。《报告》显示,2015年以出厂年均价比较,中石化长岭炼化93#汽油要比地炼高1219元/吨,0#柴油高507元/吨。如果考虑长岭油品还要通过大区公司进入省公司,省公司再面对社会销售,中间还需要两次加价,对于下游客户,尤其是民营加油站和终端用户来说,地炼低价成品油的诱惑难以抵挡。
在林伯强看来,出厂价会随着原油价格上涨,对地炼影响并不大,“地炼手里也存着前期的‘低价油’,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他们也是利好。”
陈卫东也直言,地炼靠着种种优势盈利,最大的风险恐怕是政策转向。
业界也有不同意见。如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认为,低油价下民营加油站在售价上有较大的折扣空间,随着油价上涨,其相对价格优势或下降。但林伯强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终端价格也会上涨,民营加油站更主要的担心恐怕还是如油价再上涨,引起国内国际倒挂的‘天花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