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脉,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人脉显得尤其重要。记得韩寒的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管我在哪里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以话糙理不糙的方式,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人脉的重要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并且与他们产生或深或浅的联系,从而编织成一张人脉关系网。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们所遇到的人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你有帮助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人脉都是有益的,比如能够帮你解决某个困难,帮你办成某件事。
那么,什么样的人脉才是真正有用的人脉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研究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并不是你经常见面的人,比如亲朋好友、街坊四邻,而是那些远离你的,平时和你极少联系的人。
这位教授将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定义为“强关系”,将疏远的,极少联系的人定义为“弱关系”。也就是说,强关系实际上的作用并不如弱关系,特别是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根据调研,在依靠关系找工作这件事上,依靠强关系的只占到16.7%,依靠弱关系的却占到了55.6%。这些弱关系的人,也许一个月都见不到两次,甚至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对于这样的观点,许多中国人肯定难以接受,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总认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帮自己的忙更多一些。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这都是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观念之中的。
这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论呢,难道是东西方的人脉关系正好是相反的?其实不然。这位教授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你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他们的跟你生活在同一个大环境里,想法、眼界、能够获得的资讯,每天所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类似的。但是处于弱关系位置的人,可能带给你新的资讯、新的机会,很可能对你产生更重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脉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进入到了某个圈子中,而是在于你接触到了多少圈子外面的人。弱关系理论的本质并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强关系的个体之间由于已经非常熟悉且交流频繁,已经没有太多新的信息可以分享。但是弱关系的个体之间,往往有很多新的信息可以互相交流,是双方受益匪浅。
正因为在事业发展上,强关系的作用一般来说要小于弱关系的作用。那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观点认为,做创办一家公司或者做一项生意时,尽量不要与熟人一起做。
据调研发现,来自与客户和经销商等弱关系所提供的创新启发,要大于家人朋友的启发。依靠弱联系创立起来的公司,其创新能力是依靠强关系建立起来的公司的1.5倍。
而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也更愿意投资按能力搭档的弱关系团队,而不是几个熟人搭档的强关系团队。
当然,这种“强关系”与“弱关系”的论点,也许只是那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一家之言,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人脉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但是什么样的人脉值得你去维护,什么样的人脉会给你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论点,也许可以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