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由于传统观念、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其他原因,子女成年后与父母通常都是分开居住的。特别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双方的距离也就越拉越远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物理上的距离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已的选择。好在现在交通和通讯非常便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距离上的沟通交流问题。
但是,除了物理距离之外,小编发现,子女与父母在精神上的距离也越拉越远。精神上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很多时候,子女会有意回避向父母透露个人的工作生活情况。虽然很多人会说,因为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或者不想让父母产生误解。不管怎么说,沟通交流的减少,将会造成子女与父母在精神上的距离越拉越远。
以现在大家常用的微信为例,微信朋友圈的功能逐渐成为人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开始使用微信。
因此,对于子女来说,朋友圈不再是“我和同学朋友的私密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子女就选择了屏蔽父母查看自己在朋友圈所发的内容。
比如,客户杨女士告诉小编,她的儿子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现在一个人在北京工作。由于距离较远,也就放长假的时候回家,杨女士非常惦记儿子。自从互加了微信之后,她就希望通过微信更多的了解儿子的日常生活状况,比如工作是不是顺利,生活上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女朋友等等。
刚开始,儿子发在朋友圈的动态还能看到,可是慢慢的,杨女士发现儿子朋友圈里的新东西越来越少,杨女士为此还专门问过儿子,“他当时回答我说现在不爱在朋友圈里发东西了。
有一次,跟自己的妹妹聊起这事的时候,妹妹旁边的女儿华华(化名)提醒了她,原来微信还有屏蔽功能。我才发现儿子的很多条朋友圈状态都选择了不让我看。为此,杨女士感到有些失落和伤感,毕竟那是她从小拉扯大的宝贝儿子,现在好像离自己越来越疏远了。
针对这种情况,小编也采访了一些年轻的朋友,不少受访者都说,他们一面感激父母的关心,但一面又觉得“本能上不喜欢”,“就像多了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你。”“朋友圈里都是生活琐事,有时候就是发泄心情、吐吐槽,事后被追问反而觉得不知道怎么解释。”“长辈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不一样,不想他们有不必要的担心。”
对于微信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似乎都有自己的苦衷,那么,除了“埋怨”子女、“屏蔽”父母,还有没有更好地处理方式呢?
小编就此事咨询了一位资深的心理医生,他认为,现在年轻人注重个人生活的隐私,朋友圈也被视作自己的“私有领地”。作为父母来说,他们习惯了对子女的保护,所以就算在微信上,也会不由自主会扮演监护人和保护者的角色。虽然关爱之心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对子女私生活的尊重。父母通过微信过度关注或干涉孩子,会让子女产生私生活受到干涉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抗拒与父母间的微信交流。
作为子女来说,不管方式方法是否欠妥,父母都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希望与子女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因此,子女不应简单的采取拉黑或屏蔽的对抗方式,这样会使得父母与子女交流不畅,易造成越拉越远。如果子女感觉受到打扰,可以采取直接沟通或者微信分组等软性方式进行解决,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
最后,小编想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与子女之间通常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双方应该互相体谅,多沟通交流。即便出于关爱对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管怎么说,父母与子女本应是最亲密的亲人,而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