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全球银行大放水,不要完全打消对通胀的顾虑

来源: 银行信息港 时间: 2020-11-02 14:36:39

内容提要

1、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并不能完全打消对通胀的顾虑。阿根廷作为反例,过去十年间,通胀水平增长了445%。2019年5月,阿根廷单月CPI同比增速达到了57.3%。

2、央行大放水却没有导致明显通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国家内部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工业产能相对充足,不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第二是,对外刚性支付的压力较小。如果对外部进口的依赖度较高,那么财政失序、货币超发之后,容易带来汇率和通胀的崩溃,阿根廷即是一个案例。

3、当需求基本饱和之后,货币宽松对新增需求的刺激不明显,而资本过剩会使得需求继续相对不足,压制通胀。此时,央行扩表后,资金就更倾向于流向虚拟资产。

4、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资产价格上涨,在某种意义上,异化为一种财富再分配的工具。资产泡沫和财富再分配,进一步恶化了整体的边际消费函数。因此央行放水,不仅解决不了低通胀,反而会恶化。

5、在当前情况下,扩大总需求的手段,包括增加有效需求人群的基数、引领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这些都不是单纯靠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以下是正文

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最近热议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议题,按下了暂停键,争论虽然暂歇,但是却衍生出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全球央行争相放水,通胀为什么没起来?

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逻辑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现在的通胀机理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了,以货币存量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赤字货币化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

这种论断,准确吗?

一、央行放水无通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央行放水无通胀,人们最先想到的案例是日本。从下图可以看到,日本央行资产规模,自2012年中开始明显扩张,2020年5月20日的规模,是2012年6月30日的4.4倍。但是通胀水平,同期只增长了6%。

图:日本央行资产(蓝)、CPI同比(橙、右轴)

再看美国的案例。从下图可以看到,美联储的资产规模,自2008年三季度开始暴增。2020年5月20日的规模,是2008年9月3日的7.5倍。但是通胀水平,同期只增长了17%。

图:美联储资产(蓝)、CPI同比(橙、右轴)

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来看,确实可以说:央行大幅扩表,并没有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但是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呢?我们来看看阿根廷的案例。

阿根廷的案例,就不是很乐观。从M2反映的货币总量来看,2020年2月末,是2008年12月末的19.4倍。通胀水平,同期增长了445%。2019年5月,单月CPI同比增速达到了57.3%。

从阿根廷这个直观的反例,就可以知道,并不能因为美国、日本没有明显通胀,就忽视通胀风险,而是要更全面的考虑央行扩表与通胀的关系。

关键词: 全球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