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日益增长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胡杨】
2023年1月10日,贝恩公司与恒生银行联合发布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最新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报告:韧性与机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的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兴趣日益增大。
报告基于贝恩公司与恒生银行对大湾区46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深度访谈。调研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认为大湾区长期经济增速将接近甚至超过历史增速。这些企业也做好了投资大湾区的准备。大约80%的内地中小企业和60%的香港中小企业预计今年将拿出至少15%的收入投资大湾区。
大湾区中小企业十分看好大湾区经济前景,也渴望增长,因此有很高的资金需求,但是很多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调研发现,60%的内地中小企业和35%的香港中小企业未来3年的融资需求还存在40%左右的缺口。但是,能否在大湾区内实现融资需求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李思瀚表示:“中小企业需要足够的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但是他们在申请流程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一些金融机构在信用审批中开始使用创新手段,例如替代数据等,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地缓解痛点。”
报告认为,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大湾区中小企业一同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金融服务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大湾区在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制定跨境计划时,金融机构可以瞄准差异化的细分跨境服务,或者开展更大范围的服务,直接与国内金融服务机构竞争。例如,已经建立国际业务网络的大湾区银行可以首先着手于实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尤其是通过供应链融资或应收账款融资。
二是根据不同行业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以及自身满足需求的能力,在大湾区展开行业评估。金融机构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独有的挑战和偏好,以此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赢得市场。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需要抵押担保要求低、还款期限长的贷款产品。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金融机构需要深厚的科技知识来有效完成信用评估,也需要直接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来了解产品的开发流程、商业化潜力和风险。
三是深入了解跨境客户。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方法无法帮助金融机构直接赢得本土业务。想要快速制胜,金融机构必须要深入了解跨境客户的需求,寻求平等的机会分享和学习不同地区的经验,从而学会如何调整产品、服务、条款或渠道,以此吸引跨境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