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保险 >

债市行情持续修复 银行理财净增持现券-焦点速读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2-13 16:18:49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资料图)

继2022年理财赎回潮后,信用债市场出现新变化。相关统计显示,银行理财资金净增持债券,这也是自去年赎回潮以来,理财赎回资金再度进场。

分析指出,从投资角度来看,宏观和微观环境对信用债修复行情有所支撑:宽信用初期,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宽松,短端风险不大,同时短时间内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冲击的可能性也不大。

国盛证券固收杨业伟团队指出,近期理财市场出现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兼具成本法估值和市值法估值的优势,可能成为债市重要的增量需求来源。

债市配置力量恢复

据广发证券统计,进入2月的第一周,银行理财结束了2022年11月14日以来连续十周净卖出的趋势,1月30日至2月3日这一周共计买入93亿元债券资产,其中主要买入信用债208亿元,并买入少量同业存单(21亿元),卖出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135亿元。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称,从结构看,银行理财主要在增配信用债,其连续四周买入信用债;结合近期银行理财主推摊余型及混合估值产品看,银行理财或在逐步实现新产品的配置。

谈及银行理财净增持债券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主要是债券市场情绪回稳,债市估值处于修复中,部分信用债估值对配置盘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2022年12月中旬以后,伴随着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机构加大信用债买入力度,信用债价格出现修复,支撑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及破净率下降,从而降低理财赎回和债券卖出压力,并进一步支撑信用债价格反弹,形成正反馈循环;其次,针对净值型产品估值波动较大的问题,近期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加大了能够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和中长期封闭式产品的推介力度,此外还有部分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推出混合估值型产品,以满足部分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的需求,这部分产品的配置也会增加对信用债的需求;最后,经过2022年11月以来的债市调整,信用债收益率和信用利差上行幅度较大,尽管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有所回落,但仍大幅高于本轮调整前的水平,性价比相对较高,吸引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型机构增加配置。”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表示。

受访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净增持现券也为债市带来积极信号。杨业伟团队分析,理财转为净买入将改变信用债的供需,信用债将再度出现供不应求或者欠配行情,当前是配置信用债的好时机。目前较高的债券票息能够保障理财的收益,如果利率不进一步发生大幅度上行,理财将逐步恢复规模扩张,进入净买入阶段,意味着配置力量恢复。

银行理财增配信用债

银行理财再度净增持债券,也有产品端估值方法改变的因素。记者注意到,多家理财公司力推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

杨业伟团队亦指出,近期理财市场出现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兼具成本法估值和市值法估值的优势,可能成为债市重要的增量需求来源。资管新规推行之后,理财向净值化基本转型完成,但是当市场下跌时理财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器,比如2022年的11月份理财赎回潮,因此赎回潮后理财公司偏好发行一些可以使用摊余成本计价的封闭式产品。

同时,杨业伟团队也指出,封闭式摊余成本计价产品对债券久期有约束,在债市上涨时可能错过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进而影响债券组合收益。而近期市场出现混合估值法产品,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结合,一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一部分资产使用市值法估值。这类产品的优势在于既防守又进攻,既可以通过摊余成本计价部分保证净值的相对稳定,又可以通过市值法估值部分提高组合收益。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可能发展成为信用债市场重要的增量需求来源。

展望银行理财资产端配置,于丽峰认为,2023年,伴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减退,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将改善,有利股票市场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修复;地产下行压力仍未明显缓解,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取向,债券市场或保持震荡。随着赎回压力的缓解,银行理财规模将重回增长,预计未来将更加重视对于净值波动的管理,在资产端的布局上,更加注重配置短久期、高评级优质资产,同时通过加大中长期封闭型产品、混合估值产品等的发行力度,配置中长期高评级信用债、适用于摊余成本法的优质非标资产和转债等偏股型资产提高相应产品的收益水平,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周茂华补充道,随着信用债行情有所修复,银行理财的净值也将回升。“当前国内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政策环境友好,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环境会逐步改善等,均有助于推动信用债修复。对于基本面良好、期限偏短、估值合理的信用债势必率先受益。”他指出。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标签: 银行理财 摊余成本 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