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 >

盲盒火热背后乱象丛生 亟待监管发力规范野蛮生长

来源: 新快报 时间: 2022-12-05 08:05:20

■小小盲盒让盲盒爱好者们一掷千金。

溢价高、品控差、虚假宣传、没有售后:


(资料图片)

你买过盲盒吗?为了集齐所有款式,你曾花掉多少银子?近年来,随着盲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盲盒娃娃”作为盲盒的主流,玩法越来越多的同时,也滋生出一些乱象:线上抽盲盒、线下蹲“隐藏”早已不足为奇,如今还衍生出专业的“盲盒改娃师”,一单上百元;在“万物皆可盲盒”的背后,二级市场假货泛滥、囤货炒作;各类盲盒APP的售后问题更是堪忧。8月1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对于盲盒市场的种种乱象,意见稿“对症下药”,混乱的盲盒市场有望告别“野蛮生长”,走上健康法治的发展轨道。

■新快报记者 杨依泓

(一)现象

广州解封后的首个周末,某商场的潮玩专卖店挤满了人: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带娃的青年夫妇、三三两两的白领……无论年龄、身份如何,他们都对手上的小小盒子情有独钟,开出“隐藏款”的喜笑颜开,开出“雷款”的垂头丧气。

盲盒早已造就百亿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0年期间,我国潮玩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从83.8亿元增至294.8亿元,预计到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4.6亿元。“盲盒巨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也从2017年的159.6万元猛增至2021年的8.54亿元,翻了五百多倍。新快报记者搜索天眼查发现,仅在一年内,新开业的盲盒相关企业就达三千余家。

盲盒爱好者出手大方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关于“盲盒”的话题有3.3亿浏览量,微博的“盲盒”超话也有1.4亿的阅读量。

“我接触盲盒近三年了,大概花了有大几千吧,大学那会儿,为了抽到隐藏款我放假还会在门店蹲着他们补盒,很喜欢的IP还会‘端盒’。”盲盒爱好者小瑞(化名)告诉记者,网上有不少攻略教大家如何抽到盲盒隐藏款,比如摇晃听声音、比较重量等。小瑞还科普说,大家都喜欢的款叫“大热款”,不喜欢的款叫“雷款”,整个系列买入叫“端盒”,“我们抽盲盒很讲究运气,我有时候还会喊手气好的朋友帮我抽。”

记者上个周末来到广州一家泡泡玛特专卖店,店内人头攒动,付款的人一度排起长龙。“盲盒一个也就五六十元,对于工作一族来说不算贵,店里最贵的盲盒也才99元。”消费者张小姐说,自己已经花了上万元购买盲盒,“大多数时候还是在门店购买,或者抽盒机。”张小姐还会经常在各种盲盒APP上抽盒,比如蛋趣、盲盒星球、千岛等,“心情好就买几个,心情不好也想抽盲盒安慰一下自己,不知不觉就花了很多钱,不过每次集齐喜欢的系列就觉得很满足,还买了不少收纳架用来展示。”

高端玩法“改娃”兴起

除了线下门店“抽盒”、线上APP购入等主流玩法,盲盒还衍生出了“改娃”玩法。“盲盒改娃师”把自己不喜欢的款式用卸甲油、砂纸、颜料等改成喜欢的样式,而后在微博、淘宝、闲鱼、B站等网络平台分享改娃教程、改娃图片等。在小红书上,盲盒改造相关的话题“雷娃大改造”浏览量高达3774.9万。“玩盲盒也一年多了,发现自己更喜欢这种把娃娃变成独一无二的感觉,不过各种改娃工具还挺费钱的,想创意也很烧脑。”网友小周说。

随着“改娃”越来越流行,还有人将改好的盲盒在二级市场售卖,或按顾客意愿“改娃”,也就是“定制款”。记者在闲鱼上看到,“改娃”的价格在100元到400元不等。“一两百元的比较简单,就是改改颜色,改改表情,高价格的可以通过拆解零件重装来改变盲盒娃娃的动作。”张小姐说。

“改娃”这种二次创作是否会构成侵权?记者了解到,尽管泡泡玛特等潮玩IP并不排斥“改娃”等盲盒的“二创”,还举办过“盲改挑战赛”等活动,但不少声音均认为,“改娃”有风险,“二创”需谨慎,批量生产、销售侵犯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产品会构成侵权,有可能会因此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甚至被追究刑责。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关于盲盒APP的投诉。

(二)乱象

除了“盲盒娃娃”销售火爆,近年来各式商品也逐渐“盲盒化”:宠物盲盒饱受争议,文具盲盒备受小学生追捧,恋爱盲盒风靡一时……盲盒市场“野蛮生长”所带来的虚假宣传、版权问题、炒作问题等也接踵而至。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截至12月3日,与盲盒相关的投诉多达32399个,诱导消费、虚假宣传是最常见的投诉问题。

部分直播间真假混卖、虚假宣传

“这些盲盒商家的售后真的很不好,几乎就是不售后,不处理,不补发,专员回电也是没有任何作为。”消费者小田(化名)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在某品牌直播间购买盲盒时,主播宣传满495元送5个盲盒,但小田却没有收到,该店客服回复“活动是限量的,送完没有了”。记者就此事致电该品牌,对方表示“以客服说法为准,如果核实漏发会进行补发”。

直播间也是盲盒销售的“重要战场”,在这里,真假混卖、隐藏款换普通款等行为频频出现。有博主曾爆出,某直播间在帮顾客抽盒时,明明抽到的是隐藏款,却“偷梁换柱”换成了普通款。博主提供的视频显示,主播开盒时,露出的盲盒卡显示是隐藏款“山荷花”,随后主播将盲盒移到镜头外操作,再拿出来时就成了普通款“蒲公英”。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在网上淘到了盲盒假货,“二手盲盒假货还蛮多的,感觉这些平台的监管也不够到位。”张小姐表示。

部分直播间所售盲盒的品控也不佳。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吐槽,自己在某品牌直播间购入的盲盒存在裂纹、擦痕等瑕疵。“买到瑕疵品也不一定能成功退货。”张小姐无奈地说。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商家发货时将隐藏款换成普通款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主张退一赔三,也可以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这类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周末的盲盒专卖店有不少人光顾。

退款难发货慢 盲盒APP乱象多

记者留意到,一些盲盒APP也频频遭人诟病,包括玩法有套路、质价不符等,在黑猫投诉上就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被“潮货盲盒”APP“新人下载一分钱抽盲盒一次”的广告宣传所吸引,下载后却发现其虚标产品价格,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要多出十倍,而且没有客服和售后,还查询不到购买记录。“说什么新人抽多少返多少,然而返的是优惠券,环环相扣。”记者随后下载该APP发现,“潮货盲盒”已改名为“玩盒”,盲盒包括数码产品、美妆产品甚至汽车,尽管“新人首抽0.01元”是真,不过该款盲盒“3抽起购”,最终至少需付款198.01元。

廖建勋表示,商家宣传“新人首单0.01元开盒”,付款时却“3抽起购”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对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此外,据消费者反映,部分盲盒APP如“蛋趣”等还存在退款难、发货时间长等问题。“虽然蛋趣抽了不想要可以七折变卖给平台,或在平台自己挂寄售/交换,但变卖给平台/寄售换回来的钱只能是蛋币,不能提现只能用来购买盲盒。盲盒星球发货慢,我之前买了三个盲盒分了三个包裹,一个多月才收齐。”张小姐表示,盲盒APP存在各种各样的不便,相比起主流电商平台,商品既不显示发货时间,也没有买家评价,快递费也相对较高,体验感很差。

记者还发现,“玩盒”“蛋趣”等盲盒APP在付款时缺乏有效的未成年人识别机制,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在这些APP上下单购买。对此,廖建勋认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网络产品的经营者或服务者要对未成年人提供预防其沉迷网络产品的措施,盲盒APP的服务者应该从技术上进行处理,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盲盒购物,同时做出明确的标注和标识,以便引起未成年人监护者的注意。

记者发现,此前已有地方消保委员会对一些盲盒APP进行约谈。8月22日四川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盲盒APP调查情况结果并约谈4款盲盒经营者,其中曝光了部分APP存在信息公示不完整、玩法有“套路”、质价不符、售后障碍多等问题,要求盲盒APP经营者提交整改方案。

■有的消费者花了上万元购买盲盒。

“黄牛”炒作 专家提醒警惕“割韭菜”

“盲盒太火了,盲盒‘黄牛’天天在线下门店蹲守,专门买那种大热款,盲盒盒子都要晃坏了。”张小姐呼吁盲盒“黄牛”要管起来。“盲盒炒作价格也太离谱了吧,那天同事抽了个盲盒,上网一搜市场价竟然快超四位数了,不过跌价也很厉害,我好些个娃都跌到个位数了,没有出掉的欲望。”有网友表示。记者在某宝上看到,泡泡玛特七夕发售的“浪漫指尖”系列盲盒原价79元,但在该店售价高达三四百元,其中隐藏款“SKULLPANDA”更是卖到了1979元/个,与原价79元相比,溢价足足高达24倍。

记者留意到,今年1月泡泡玛特与肯德基推出联名99元的限量款盲盒套餐,随后“联名盲盒二手价暴涨8倍”迅速冲上热搜,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该款盲盒一度卖到600元至800元,如今又回到了一百元左右。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不建议对盲盒等商品赋予金融属性或利用其炒作。当产品的价值与价格发生严重偏离时,对消费者而言一定会引发金融风险,也就是俗称的“割韭菜”,这对品牌也是非常大的伤害。因此,建议消费者理性思考、谨慎选择,也不建议企业放任或引导这类消费行为。

(三)监管

国家监管意见稿出台 盲盒乱象仍不少

近年来,“万物皆可盲盒”的盲盒经济屡屡引发争议。“人为稀缺和抽奖模式带火了盲盒,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各类隐忧。比如稀缺模式的主导权在商家,从而使得隐藏款的价值缺乏保障,商家可以随意提高产量。顾客的沉迷,尤其是青少年陷入其中,使之成为一种金融化的商品而遭遇更多炒作。还有销售渠道可靠性的问题,销售渠道会私自打开包装,然后高价出售隐藏款来牟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各种政策相继出台,盲盒经济将更好地纳入法治轨道。今年1月,上海率先出台《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提出“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等规范指引。8月1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其中提出,药品、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餐饮品牌搞盲盒促销不得诱导超量点餐,盲盒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全包形式销售整套系列盲盒可七日无理由退货等。

新规出台后,盲盒经营乱象是否销声匿迹?12月3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仍发现了不少“食品随机盲盒”,其中不少打着“临期商品、超值福袋”等旗号,“有几个打开就感觉到味道不对,不会再买了。”有消费者评论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地铁口、商场的盲盒贩卖机仍未标记购买年龄限制等提示。

“一般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不存在投机性质。盲盒作为投资品,经营者在售卖时应该具备相应的资质,这一点意见稿中也提到了,‘以盲盒形式销售或者提供依法需要取得许可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取得许可后开展相关经营活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勤表示,拟出台意见稿是规范盲盒市场的开始,便于后续出现相关纠纷“有法可依”。

链接

“盲盒第一股”市值缩水超八成

盲盒热是否正在退潮?

同花顺数据显示,“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2021年初达到市值历史高点约1500亿港元后,一路下坡。10月10日,泡泡玛特迎来上市以来的“至暗时刻”,港股短线下挫跌近10%,总市值跌破200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缩水超80%。

从业绩上看,泡泡玛特今年的营收情况并不理想。2021年财报显示,泡泡玛特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9.6%。2022半年报则显示,泡泡玛特净利润出现首次同比下滑。近日披露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较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下滑 5%-10%,其中中国内地收益同比下降10%-15%。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目前泡泡玛特存在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等风险,但考虑到去年三季度高基数和疫情等因素,研报认为泡泡玛特经营情况仍展现出一定韧性,泡泡玛特在拓展用户边界的同时打磨IP运营能力,未来有望把握宏观经济修复下的增长弹性。

在小红书上,有关“泡泡玛特退坑”的笔记已突破一万篇。在二级市场,有些过去被炒高的盲盒产品,如今可以以低于原价的价格轻易获得。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从去年底的1958万人增至2305.9万人,但会员复购率则在下降,由2021年底的56.5%降至47.9%。

从泡泡玛特来看,盲盒行业似乎正在降温。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盲盒产品同质化严重,现象级IP太少。不过,盲盒品牌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营业额却有所增长。半年报显示,源自TOP TOY品牌的营收达到4.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5%,成为公司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板块。不过,无论是从营业额还是从原创IP数量上看,TOP TOY和泡泡玛特仍有差距。

“IP对于潮玩行业的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IP也是每一个潮玩企业的竞争壁垒和制胜关键。”沙利文执行总监朱一鸣认为,盲盒企业应该打造完善的IP矩阵,同时探索IP更多变现的可能性,不局限于玩具,而是以IP为切入点切入其他空间广阔或者高增速的赛道。

近年来,泡泡玛特似乎也在摆脱“盲盒”标签,2021年,泡泡玛特推出了高端潮玩产品线MEGA珍藏系列,并成立了潮流艺术推广机构 inner flow,向受众更小且价值更高的收藏类潮玩迈进。

标签: 未成年人 虚假宣传 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