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品备受关注 三季报透露基金经理债市投资攻略-每日热闻
【资料图】
在今年震荡的行情下,投资者对稳健资产的配置需求较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场短债、纯债、混合债基及偏债混合型基金规模13.5万亿,较2020年同期6.93万亿增长近一倍。随着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公募基金固收产品亮出最新成绩单,基金经理也纷纷给出债市的投资展望。
满足稳健配置偏好固收产品业绩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短债类基金的偏好度明显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短债基金规模达到19925.5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1.23%。这与短债基金常年的稳健表现密不可分。以嘉实超短债C、嘉实汇鑫中短债A为例,三季报显示,嘉实超短债C和嘉实汇鑫中短债A的近一年收益率分别为2.51%和4.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5%和3%。
嘉实超短债基金经理李金灿表示,三季度本基金成功应对了市场和规模波动,投资业绩平稳,实现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目标,并且整体组合的持仓结构相对安全,流动性和弹性良好,为下一阶段抓住市场机遇、创造安全收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了短债基金外,纯债基金同样受关注。以嘉实“稳”系列著称的嘉实稳祥纯债A、嘉实稳元纯债A、嘉实稳泽纯债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为3.36%、3.10%、3.5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5%、1.35%、1.35%。除此之外,嘉实丰益策略、嘉实纯债过去一年收益率4.71%、3.7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00%、4.34%。
在“固收+”市场上,嘉实基金面对投资者多元化需求,打造了覆盖低波、中波、低波的可攻可守的“固收+”产品线。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嘉实鑫和A、嘉实多利收益基金的近一年收益率分别为2.53%、6.7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03%、-1.10%。此外,以灵活配置为定位的嘉实安益C近一年收益3.4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为-9.16%,跑赢比较基准超12%。
震荡行情更加考验投资能力,嘉实多利收益近一年收益跑赢基准超7%,显著优于同类产品中枢。回顾三季度持仓情况,嘉实多利收益基金经理韩同利、罗伟卿分析,在报告期内,权益持仓风格在维持均衡略偏成长的基础上,买入部分资质较优且估值合理的价值品种,同时优选当年业绩确定性较强品种进行换仓。
值得一提的是,嘉实方舟6个月滚动持有综合运用多策略创新模式解决单一资产、单一策略无法应对市场环境多变的问题,优势逐渐显现,截至9月末,该基金在过去一年收益回报为3.9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54%。
三季报揭示基金经理债券投资攻略
回顾三季度,债券市场利率整体震荡下行,带来债券价格的上涨,整体利好债市做多行情。而从三季报中,更能看出不同基金经理对债市的理解和债券投资之道。
嘉实信用基金经理赵国英、王立芹表示,三季度影响债市的事件较多,央行和财政投放的双重呵护下资金面超预期宽松,隔夜利率水平大幅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债券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债券市场整体震荡调整。因此,在此环境下,基金经理积极参与利率债波段交易,灵活调整组合久期和杠杆水平。转债层面,从行业和个券角度进行精挑细选,配置以价值类标的为主,大幅回调的成长类标的适当参与波段操作。
具体在债券投资策略上,嘉实纯债基金经理轩璇表示,实体信贷需求疲弱,进一步强化了“资产荒”背景下对于票息类资产的追逐;但由于基础利率震荡下行,整体久期策略表现强于票息及杠杆策略。操作方面,组合在久期上灵活调整捕捉利率波段机会;结构上,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配置仓位,积极运用杠杆及骑乘策略;品种上,积极利用二级资本债品种利差压缩机会进行有效配置。
嘉实稳祥纯债基金经理王亚洲则在报告中指出,在三季度货币宽松和基本面冲击的背景下,债券利率尤其是长端利率在三季度表现较好。在组合操作层面,王亚洲团队在3季度初小幅提升了组合的久期,并在3季度降息后,系统性的降低了组合的久期和杠杆,使组合处于一个明显的防守态势,并且减持了利差压缩比较极致的品种。
市场震荡调整客观上加大了“固收+”权益投资的难度,嘉实鑫和基金经理林洪钧在季报中分析,三季度前半段小盘成长有较明显的超额收益,但9月之后市场各类风险因素叠加,主要板块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本基金在三季度始终坚持根据回撤控制要求对权益仓位进行调整,行业方面重点配置了半导体、计算机、军工、机械等成长性较好的板块,对地产链及其他低估值板块保持低配。
面对震荡行情,嘉实安益则在持仓策略上通过减持现货和期货对冲等方式,将权益仓位降低到较低水平。嘉实安益基金经理赖礼辉在报告中透露,组合从7月份开始陆续降低权益仓位,控制回撤,陆续减持新能源车、光伏等电新板块和中小市值板块,小幅加仓军工、半导体等板块,权益总仓位继续降低。
展望后市,嘉实稳固收益基金经理胡永青表示,政策刺激力度正在加码。未来四季度,预计仍将有影响全局的政策陆续出来,这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市场整体处于寻底阶段,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已经下行低于4月低点,悲观定价较为充分。短期存量资金博弈下,市场仍维持内部分化格局,风格切换不会一蹴而就,结构性机会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