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今年10处农村乡土建筑重获“新生”
古城李氏宗祠内举行“文化走亲”活动。
盛世太平修家谱,国泰民安建祠堂。日前,富阳常安镇安禾村举行古城李氏宗祠重修落成暨续修宗谱圆谱典礼,特别邀请杏梅坞、景山两个高山村的宣传委员、文化礼堂管理员、文艺爱好者前来“文化走亲”,发挥文化礼堂共同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李氏是安禾村古城自然村的大姓。梁太清二年(548年),其始祖李南峰为避侯景之乱,从北方陇西古城逃奔富春栖鹤山隐居,后人为怀念故乡,故取村名为古城。古城李氏历代人才辈出,宋代有“居官廉直,珍货一无所取”的比部郎李鞉、被誉为“公清之相”的左丞相李宗勉,当代有中国北斗专家李建文。
“宗祠是寻根的地方,政府拨款来修缮,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李氏族人自发集资百万元,希望把古城李氏宗祠修得更好。”安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颜红刚说,古城李氏宗祠在维修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的卵石墙、青瓦、梁柱、枋檩、梁托(牛腿),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清代建筑原始风貌,打造成以展示李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礼堂。
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是2021年杭州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随着古城李氏宗祠的重焕光彩,富阳今年立项的10处农村乡土建筑修葺全部完成,既有古民居、古宗祠,又有古庵、古桥,区级财政投入资金达750万元。
“2008年至2011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富阳普查登记农村古建筑1932处。古厝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守住这股文脉,就是守住乡愁。”据富阳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起,区级财政每年保障1000万元文保专项资金,用于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73处不同类型文物建筑得到抢救性修复。
这些修旧如旧的历史文化“遗珠”,则以文旅融合等模式进行活化利用——打造成文化礼堂、纪念馆、文旅体验点、乡村直播间等,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还激发出乡村新活力。比如,位于银湖街道的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受降厅”,2015年开辟为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近日入选第五批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富阳城区唯一幸存而完整的典型会馆古建筑“两浙公所”,2019年成为富阳侨界人士联络联谊、侨情侨史展示的“侨家大院”;今年修复的场口镇上沙村“集善亭”“吴大帝庙”,为孙钟(孙权祖父)种瓜地增添了东吴文化旅游体验点;今年修复的新桐乡江洲村、银湖街道洪庄村古民居,计划引进精品民宿项目。
标签: 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