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鄞州“护航上学路”看城市精细化管理
中河实验小学。
前不久,新华社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多平台发表文章,以“城市发展为人民”为切入点,报道了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亮点和经验。过去5年,鄞州累计打造了27条“最美上学路”,这些集功能、文化、颜值“三位一体”的“最美上学路”,不仅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也让行人舒心。鄞州“护航上学路”做法的背后,折射了城市发展的以人为本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宜居、更和谐、更有品位,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最美上学路”成文明新名片
在鄞州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河清校区)西侧,一条浅蓝色的人行步道由北向南延伸,路面绘着金黄色的银杏叶片。步道旁红色的非机动车道被半人高的护栏隔开,附近栽种的绿色植物随着清风摇曳。步道入口处,竖立着“最美上学路”的木牌。
据了解,以前“最美上学路”没有改造的时候,学校门口车子、人都挤在一起,不时有电动自行车从远处突然冲过来,不仅孩子闹心,家长们更担心;而现在,“最美上学路”初步解决了学生上学“最后100米”的安全问题。长长的步道上清晰地划好了家长等候区、班级等候区等,路的两端设置了石桩,各种车辆无法驶入。“最重要的是安全。”正在接送孩子的一位家长说。
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安波校区)。
除了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河清校区),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安波校区)、堇山小学(南校区)、明楼幼儿园(徐家分园)、中河街道春晖学校、东湖馨园幼儿园等也于今年精心打造了“最美上学路”。据统计,过去5年里,鄞州区已累计打造27条“最美上学路”。
堇山小学(南校区)东门。
“我们充分听取学校、家长、孩子的意见建议,以‘微改造’的模式打造‘最美上学路’,通过因地制宜美化校门口铺装路面、梳理提升绿化景观、规划家长接送区域、改造附属设施,有效盘活了有限的市政空间。”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5年间,“最美上学路”也从最初的试点改造,到入选鄞州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再到如今拥有“最美上学路”“大手牵小手”专属品牌logo,真正成长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行人舒心的“鄞州品牌”。如今,“最美上学路”已经成为鄞州一张文明新名片。
“一校一路一风景”融入童趣元素
明楼幼儿园(徐家分园)。
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河清校区)以四季变化的银杏叶为主要元素,修整提升绿化、拓宽学生接送区域;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安波校区)将“星星”元素融入改造细节,生动展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像星星一样闪亮”的办学宗旨;堇山小学(南校区)围绕象征幸运与活力的四叶草进行创意改造,展示孩子们活泼明朗的形象;明楼幼儿园(徐家分园)将城堡、白云等元素搬到校门口,并以俄罗斯方块为元素打造趣味安全护栏;东湖馨园幼儿园将大海、沙滩、海星等元素相结合,把安全护栏绘制成一艘艘扬帆起航的船只,带领孩子们乘风破浪……
鄞州区坚持以“一校一路一风景”为原则,个性设计每条“最美上学路”,通过美化校门口铺装路面、优化绿化景观、规划接送区域、改造附属设施等措施,实现了疏导交通、引导秩序的效果,有效盘活了市政空间,提升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文明度。5年的摸索,“最美上学路”从最初的以“安全”为主打,逐渐附加了“颜值”和“文化内涵”。一方面,通过精心选用环保的防滑透水材料,对所有棱角进行精雕细琢,合理抬升人行道高差,全方位提升上学路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以“最美上学路”打造为契机,对学校周边人行道及红线空间实施了综合整治工程,形成区域链“微循环”,整体提升校园周边的环境。
钟公庙中心幼儿园。
“打造‘最美上学路’的核心主体是孩子们。我们将在继续施行‘一校一路一风景’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创新,更多融入童趣元素,体现‘孩子的视角’。”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保障中心主任史文焕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协同教育部门进一步排查城区小学、幼儿园周边市政设施,对基础设施差、有条件改造的市政道路制定目标清单,进行逐年、分批改造;同时,指导属地镇、街道共同参与“最美上学路”建设。
让“最美上学路”走得更远
校门口的交通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每到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因为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的无序停放,不少校门口拥堵严重并带来安全隐患。一些有识人士多次呼吁,为学生上学“最后100米”搭建起安全堡垒。在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华泰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许颖提出,建议全市推广“最美上学路”,给孩子们打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
这些“最美上学路”的建设,既缓解了交通拥堵又扮靓了城市,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好评。如何让“最美上学路”走得更远?这两天采访了多位家长、老师、学者及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朝晖实验学校。
“我们学校北大门的‘最美上学路’全长有200多米,这条路上不仅有学校的足球特色标识标牌,还贴心设计了10个专属等候区和可伸缩的遮雨棚。全校25个班1300名学生,可以10个班一批次放学,每个班有一个专属区块,家长可以更明确接孩子的点位。”鄞州朝晖实验学校校长马任说,除了打造“最美上学路”,交警、城管和治安等部门还在上学放学时段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疏导,并对学校周边交通情况进行优化。有了“最美上学路”后,放学时间整体缩减了一半。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学副教授胡行华认为,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学校门口的交通问题,应该摆在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社会大众对安全的要求,也是一座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迎难而上解决的焦点问题。职能部门把校门口一两百米的管理工作做得精细化,主动回应群众呼声,恰恰是城市管理的精华和灵魂所在。
家住鄞州区白鹤街道的学生家长刘法亮坦言,最近几年,鄞州区除了打造“最美上学路”,还聚焦社区、医院周边需求,打造了“民情直通路”和“舒心就医路”。这些精细化的微改造让学校、社区、医院门口有机更新,不仅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100米”,也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更多的实施路径。希望社区、医院门口的道路也能借鉴“最美上学路”的经验,让更多的市民、孩子在上学路上、办事路上、就医路上,感受到生活在宁波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