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温州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来源: 温州日报 时间: 2021-12-15 17:49:55

浪漫江心屿。 (苏巧将 摄)

南麂大沙岙沙滩。 (翁卿仑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创新,引领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日前,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温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力争旅游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0%左右,实现过夜旅游者达3800万人次,人均消费超1200元,努力打造著名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内知名的文旅融合样板城市。

布局“一核两带三区”

“十四五”温州旅游蓝图渐展,我市坚持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将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发展空间架构,实现“近者悦远者来”,明珠散落山水间,城乡处处皆美景。

其中“一核”即“都市旅游核”,立足瓯江大都市区、塘河环大罗山一带,打造都市旅游核心品牌;“两带”为“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和“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带”,形成东部以“山、江、海”为特色的系列旅游产业带及西部以山区生态休闲为核心的文旅融合示范带;“三区”即“雁荡山—楠溪江‘诗意山水’休闲度假区”、“文泰‘环飞云湖’国际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区”和“瑞平苍龙‘田园文化’休闲度假区”三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共同富裕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在统筹布局中,各区域又强调差异化发展。如雁荡山—楠溪江“诗意山水”休闲度假区立足雁楠两大风景区,推动雁荡山综合开发、雁荡山研学营地、雁荡山大堂旅游度假村、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岩头楠溪小镇、楠溪江乡村音乐慢都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雁楠一体化”发展进程;文泰“环飞云湖”国际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区则以康养运动、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为引领,做大做强刘伯温故里景区,重点推动廊桥-氡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华东大峡谷、森林氧吧小镇、刘伯温文化非遗主题小镇、松垟花开生态旅游项目等一批拳头产品;瑞平苍龙“田园文化”休闲度假区主要依托瑞安、平阳、苍南、龙港境内的生态文化和美丽乡村资源,谋划平阳红色领航美丽城镇、平阳南雁工美旅游小镇、苍南赤溪镇凤凰湾旅游度假、苍南渔寮湾乐活小镇、苍南棕榈湾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苍南县官山岛国际垂钓旅游、苍南世界矾都312矿硐旅游等一批项目开发,积极培育瑞安湖岭天然温泉小镇、瑞安木活字小镇、平阳乐清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苍南炎亭省级度假区、龙港社区微旅游等一批生态休闲、乡村度假项目,打造田园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示范样本。

谋篇“五大产业板块”

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更要买得到、玩得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聚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板块”“乡村旅游产业板块”“工业旅游产业板块”“海洋旅游产业板块”和“旅游创新发展新业态板块”等五大产业板块,挺直高质量发展“脊梁”,努力刺激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板块,以“红色旅游”“瓯江山水诗路旅游”和“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基因解码”为主抓手,构建红色旅游产业体系,绘制瓯江山水诗路地图,打造由“南戏故里文化遗产旅游集群”“名人文化旅游集群”“文博旅游集群”“文创旅游集群”和“非遗旅游集群”等五大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产业板块则以“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全市建成“侨家乐”民宿100家左右,形成“侨家乐”整体品牌效应和产业链,打造成国际旅游微目的地;以“艺术点亮乡村”旅游计划和“文化润景工程”为内涵,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旅游产业。

工业旅游产业板块以展示城市先进制造业和世界工业文化遗产为主核,积极引导服装、鞋革、眼镜、食品、健康医疗、工业制造等重点平台、园区、企业及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融入旅游观光元素,同时优化工业旅游场所的旅游接待功能,打造一批可视可听可体验的工业时尚游产品线路。

海洋旅游产业板块将构建起以“一核一带一岛一港”(一核“洞头国际旅游岛”、一带“温州168示范段山海兼具型生态海岸带”、一岛“南麂生态旅游岛”、一港“知名国际邮轮港”)的特色布局,有机串联沿海风景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城镇、旅游风情小镇和重大产业平台等,推动“环岛游”“跳岛游”产业,打造东部海洋旅游岛链。

旅游创新发展新业态板块将持续推进“市民变游客”工程与“商务访客变游客”工程。借助杭州亚运会契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延伸产业链条,释放产业活力,丰富文商旅体娱有机结合的旅游新兴业态。重点发展健康养生旅游、研学旅行和冰雪休闲旅游,推进生活场景旅游化,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培育“人人皆游客”“处处皆景点”的旅游创新融合新业态。

塑造“文旅会客厅”

瓯江、塘河穿城而过,造就了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瓯越。无论是流光溢彩的都市商圈、秀美婉约的塘河湿地,还是波光粼粼的江中孤屿,都让人心醉神迷。在这一江一河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温州创新谋划“都市旅游核”,打造引领性文旅融合会客厅,建设成为传承瓯越文化、承载乡愁记忆的历史人文风景眼,体验山环水绕、观览生态+科创的未来城市新地标,拓展消费功能、感知城市烟火的商业商务中心区,成为集中展示“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城市新名片。

其中,以“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为主核,我市加快打造“贯穿古今·瓯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会客厅”,通过瓯江串联“江心屿——历史文化街区(朔门街、五马街、禅街、公园路、纱帽河)——七都岛”,打造“千年古城”复兴样板。同时深挖瓯江山水诗路的起点、山水诗的起源地等历史标志性诗路特征,凸显“温州学”中蕴含的生活智慧,融入“古今”瓯江文化,“贯穿”公共空间,利用人行步道串联各空间板块内轮渡码头及滨江腹地文旅场馆、公共空间、城市绿地、商业综合体和历史街区,优化交通配套,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美好生活会客空间。

“三生万物塘河环大罗山文旅融合会客厅”则串联塘河、三垟湿地、大罗山等三处温州文化旅游新地标,凸显“未来感”,强调“生活+生态+科创”融合后的无限演变可能性,集中呈现高标识度、高获得感的温州品质生活,建设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最佳展示地和最具温州烟火气的游憩地。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培育一批名片性重大旅游产品及系列旅游品牌IP,实施“旅游产品+文化”铸魂计划,同时大力培育“百县千碗·瓯味百碗”旅游品牌IP,持续深化“温州学”研究。围绕“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温州制造、名人辈出、世界温州人、永嘉学派、瓯越文化、中国山水诗发祥地、南戏故里”等若干温州城市气质,借力高品质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示范性数字化文旅平台打造,进一步推动经典文化活化、当代化、数字化,并通过旅游营销,推广温州人精神,增强温州文化自信。

标签: 十四五 全域开发 全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