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关于审计客观公正原则的若干思考

来源: 德州市审计局 时间: 2021-12-20 14:11:02

客观公正,广义上讲,是指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一切个人感情、偏见或意见。审计上的客观公正是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行使审计监督权时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端正自身态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依法审计。

首先,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就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监督作用想要在审计实践中的客观影响及产生的实际效果最大化,客观公正是其最首要的准则。其次,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质保量完成审计工作的前提保障。新审计法对审计机关提出了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的要求。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就是要让审计人员在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正义。最后,客观公正是保持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根本保证。审计独立性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审计的灵魂。失去独立性,外部利益会趁机流入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就会失去原有的公平公正,审计的权威性也就不复存在。那么审计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首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对于被审计单位要保持客观实在。对在审计过程中取得的证明资料和做出的结论,要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确保其相互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审计报告作为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和依据,保持其客观公正性对最终的审计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依法审计,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每一个具体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定的权限要求,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合法合规使用审计监督权力。最后,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应遵守审计回避制度。审计回避制度是一种事前预防的保障措施,更是一项法律制度。与被审计单位因存在利害关系而进行回避,既可以避免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又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审计的客观公正,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张帅帅)

标签: 客观公正 审计监督 国家财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