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2020年度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省级监测评价情况日前公布,我市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功能定位和服务效率得分排名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其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工程来统筹部署。”市卫生健康委介绍,为推进该项工作,我市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成功创建为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29%,远远超过省定15%的目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是补足基层医疗卫生短板的有力之举。我市从2017年开始探索县域医共体模式,2019年又组建了两大城市医联体,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医共体、医联体市域全覆盖。按照“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的思路,通过牵头医院资源下沉、业务培训等“输血”“造血”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全覆盖,推动多劳多得、优绩优筹,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
借助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我市在基层共设立全专联合门诊130个、慢性病一体化门诊23个、慢病联合病房34个,家庭医生团队全部配有专科医生,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这一破题之举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逐渐成真。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市基层就诊率达到了73.1%。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我市按照省相关标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公办,“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0多亿元,基层机构标准化率达90.3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4人。同时,坚持“一院一品”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已培育基层特色专科49个,以导师制形式培养了119名基层医坛骨干、317名基层急救人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强基层为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积极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助力我市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市卫生健康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