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海宁市围绕“三个聚焦”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来源: 市教育局 时间: 2021-12-20 15:08:03

海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浙江省、嘉兴市“双减”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全面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加强作业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学科类培训机构减少71%。民意调研显示,家长对“双减”工作的满意度达98.49%。

一、聚焦高效协同,凝聚合力监管“一股劲”

(一)实行专班化运作。成立“双减”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市长任专班工作组组长。海宁市28个部门组成8个专项小组,其中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文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组成专班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建立专班工作例会机制,实行“每日一碰头”“每周一例会”“半月一通报”“每月一推进”,自专班运作以来,已召开工作推进会6次,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此外,在教育局增设校外培训监管科,负责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

(二)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分类清单、校外培训机构转登清单、风险防范清单、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学校减负工作清单、部门责任清单、每周任务清单等7张清单,“销号式”管理,“清单化”推进“双减”工作。建立“双减”工作信息和数据上报机制,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三)实行网格化督导。把“双减”工作列为督导“一号工程”,建立市领导带头督导、市政府专项督导、责任督学集中督导等工作机制,自9月4日以来,共开展各类督导19次,下发督导单17份。建立以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为基础的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建立一支由部门牵头、科室联合组成的校外培训机构指导员队伍和镇(街道)排查网格员队伍,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常态化排摸、巡查和整治机制。

二、聚焦提质增效,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

(一)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压减作业总量,严格落实“一科一辅”,统筹各科作业,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开展每周一天“无书面作业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启用义务教育中小学作业管理平台,实施作业数字化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推行ABC分层作业。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推行体育家庭作业,落实劳动实践作业,适度增加艺体活动时间。健全作业、手机、睡眠等“五项管理”监测机制,养成良好学生生活习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按要求上足上好规定课程,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克服唯分数倾向。

(二)提高托管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弹性“5+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延长至当地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15分钟。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全市公办小学有99.79%学生参加常态托管,69.75%学生参加延长托管;公办初中有99.91%的学生参加常态托管,58.10%学生参加特需托管。坚持普惠课程和个性课程相结合,开设科技、曲艺、制作、皮影等特色拓展课程,采用“自主点单+特长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统筹校外社会资源,开辟研学实践中心1个、红色研学基地20个,引导乡村少年宫、红领巾学校等有机结合,有序探索课后服务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拓宽教师资源,构建“教师+志愿者”模式,有效破解超额工作难题,目前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教师4540名,走进晚托志愿者、退休教师459名。

(三)有效激发教师活力。出台暖心举措,提升关爱教师温度。建立柔性出勤考核机制,通过“错峰编排”“调休条”“自由午休”等方式,统筹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加大身心关爱力度,开展健康讲座、谈心谈话等活动,拓展教师“休憩点”,提供“平价放心菜”,丰富各类文体活动,引导教师劳逸结合。落实待遇,扩大宣传,加大关爱教师力度。进一步保障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经费,将教师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强化典型案例选树,深入挖掘课后服务中的优秀典型,持续激发教师职业荣誉。

三、聚焦规范有序,打赢机构压减“攻坚战”

(一)动态摸排掌握机构底数。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属地优势,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原则,通过网格管理模式,开展地毯式排查,按照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的分类,摸清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共摸排出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104家。对照机构举办者为海宁市外户籍、社保缴费人员有异常、存在大额贷款、加盟连锁型、场地租赁纠纷、大量信访问题、大量退费问题等七张机构清单,建立风险数据库,形成四色“风险码”,分类动态跟踪管理,共确定红码风险机构4家,橙码风险机构3家,黄码风险机构38家,“一企一档”做好动态监测。

(二)简化流程加速转登进度。一是“一体式”保障,夯实转登基础。海宁市“双减”工作专班专设转登小组,由教育、民政、市场监管、文旅体、科技等部门实体化办公,实时解决转登疑难问题,截止目前共接到65条咨询事项,有效进行政策引导。二是“集约式”管理,凝聚转登合力。以“合法合规、快捷有序、整体集成”为原则,形成转登工作《办理指南》7套,建立“谁首遇,谁负责”机制,点对点做好机构疑惑解答、在线组织指导、关注办理进度,直至转登工作完成。三是“一站式”服务,加速转登进度。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转登专窗,多部门联合解决问题,确保办理材料“一窗进”、证书“一窗出”,“一站式”完成转登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综合施策精准风险管控。落实领导“承包制”,针对4家红码机构,由市领导“一把手”主抓,点对点负责处置风险情况,实现“一人一机构”全程跟进,“一事一群”联合处置。实行“双减”专班风险预警研判和部门专题会商机制,落实重点风险机构联防联控措施,自9月以来,共召开风险研判会9次,成功化解海宁精锐、精学锐总部经费断供、华旭房租纠纷、阿曼达英语教师欠薪、学乐享退费关停等5家机构风险问题。扎实做好“双减”信访维稳工作,依托12345市长热线开通信访举报电话,累计受理相关咨询和投诉22件,全部予以当场答复或协调解决。

(四)多措并举强化常态监管。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管理,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将培训机构人员教师资格证统一登记、动态更新,责令培训机构清退无教师资质的外教人员1人。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培训,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不得晚于21:00。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管理,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管理、收费管理和服务合同的通知》。统一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合同范本,实现培训机构范本使用全覆盖。完善“黑白黄”制度名单,将培训机构安全管理、收费管理、师资管理、广告管理等方面纳入考核。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聚焦周末、国庆等节假日,累计抽调人员289人次,检查机构631家次,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36份,全部限时整改到位。

标签: 专题会议精神 落地见效 压减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