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以建设研究型机关为抓手 推动基层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德州市审计局 时间: 2021-12-20 17:01:03

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应有之义,应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本文着眼于基层审计机关治理,探索以建设研究型机关为抓手,推动基层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

所谓研究型审计,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审计工作中更加注重调查、分析、研究,探求审计事项的真相、性质、发展规律,更加注重揭示国家社会治理中体制上的障碍、机制中的梗阻和制度上的漏洞,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高质量审计建议,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审计要聚焦主责主业,把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保证审计时能有的放矢,审计结果能够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笔者通过15年的基层审计工作经历认为,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研究型审计表现形式更为具体,主要体现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要聚焦主责主业,通过研究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和审计整改等内容,打通审前、审中和审后各环节,用研究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挖掘审计特点、规律和趋势,推进审计研究与审计具体实践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和治理效能。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发挥审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审计工作的着力点,要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形势下,立足主责主业,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应对时代要求、发挥审计职能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研究党委、政府工作重点、改革进程的难点堵点、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才能形成有助于服务决策、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成果,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侯凯审计长指出,当前审计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经济活动复杂多变,如果不加强研究,对审计的资金、政策、项目、业务等心里没底,甚至讲外行话,必然会造成审计深度不够,审计质量存在风险隐患,长此以往,审计工作将难以为继。同时,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讲究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只有全面了解、深入研究,才能看得准、审得透,才能依法办事、以理服人,实现审计工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担负审计使命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对审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监督的职能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央及各级审计委员会的成立,2021年《审计法》第二次修订,对于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审计机关政治定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之相适应的是审计机关要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因此,开展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恰逢其时。同时,开展研究型审计对于提高审计理论成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宝贵经验。从审计事业38年的发展历程看,审计工作就是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过程中发展的,审计研究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经验做法。在各类审计业务中,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能有效发挥审计的宏观作用,充分体现每一类专业审计的价值,进而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服务干部监管,在政策跟踪审计中要推动令行禁止,才能体现审计的社会价值。

三、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方向

(一)研究“顶层设计”,接通“天线”方能把握大势。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首先要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及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前瞻性,明确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基层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实践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接通“天线”,理解并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强化理论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方法等在基层的创新,通过审计,助力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更接“地气”。

(二)研究“中心任务”,接好“主线”方能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重心及任务要求,精心谋划部署审计工作,研究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扎实做好审计调研或审前调查工作,制定科学、周密、实效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将研究思维运用到实质性审计工作全过程,并对审计成果进行深层次提炼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推动审计整改,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方向不偏、目标准确、效果突出、领导满意、群众认可。

(三)研究“基层特点”,接连“地线”方能各个击破。“郡县治则天下安”,好的审计项目和有分量的审计报告,不仅仅要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和措施,避免屡审屡犯。要力争通过研究一个代表性项目或一个单位,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促进整改一类问题,进而规范一个行业,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

四、基层审计机关研究型审计的途径

建设研究型审计机关应当立足基层单位职责定位,找准课题,深入研究,解剖麻雀,形成经验,全方位推进。

学——加强学习交流。学习借鉴署、省、市三级审计工作经验方法,灵活运用“拿来主义”,少走弯路。发挥每月“机关大讲堂”的互动交流研讨作用,以长效型学习培训撬动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日常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好研究型审计业务交流,在深入学习中形成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方法和实现目标。

思——运用哲学思维。调查研究时更加注重账本以外的东西,透过表象看本质,真正揭示出体制上的障碍、机制上的梗阻,制度上的漏洞,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科学、有效、价值高的审计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审计监督格局。

训——强化培训教育。新形势下,审计人员须在大数据分析、新技术运用和业务专业经验积累上虚心学习、苦练本领,锻造新时代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本领。通过“请进来”方式,邀请业内专家专题来授课;“走出去”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应对形势变化;经常性到被审计单位研讨交流,真正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专——突出专业精业。要提升格局谋事,审计局局长站在全市角度,分管局长站在全局、科长站在分管的业务,、副科长站在科长立场角度思考问题,全局上下一盘棋,形成整体合力。要研究项目课题,各科室根据职能不同,侧重点不同,着力打造专、精的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干部。通过研究,实现审计干部在理论上有深度,实战上有力度,作风上要有硬度,业绩上要有高度,人格上要有温度。

引——精品项目引领。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审计精品,因为优秀审计项目本身就是研究型审计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是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的典型范例,更是打造优秀审计干部的最佳平台。因此,应发挥优秀审计项目对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是否参与优秀审计项目创建、是否有科研成果发表等指标纳入评先树优、干部提拔和职称评定等。

考——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实用管用的管理制度,营造“铸信仰、明职责、知廉耻、讲奉献、重业绩、有爱心”的文化环境,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围绕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员发动、形成合力、确保成果,推动审计项目与科研所课题深度融合。

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应注重发挥智囊谋士作用,将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改善民生、服务提高资金绩效等理念融入审计研究工作之中,切实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石永强)

标签: 研究型机关 基层审计 审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