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擦亮文旅金名片
市场化运营、差异化定位与精准化施策,让萧山戴村、临浦、楼塔等乡镇身价大增。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社会环境等举措,不断推动旅游全要素强化、全区域均衡、全产业并进、全容貌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浙江省旅游强区等称号。
烙印着萧山过去、现在、未来的文旅“金名片”,在创新探索、先试先行中,化作文化、旅游的“鎏金宝藏”。目前,萧山紧抓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战略机遇,持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美丽萧山向美丽经济转变的通道就此打开。
全域谋篇 实现顶层设计新突破
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揭开萧山旅游纵深新图景。从村落古镇观光、农事体验、精品民宿到“旅游+”文创、电商、养老、体育、研学、健康,萧山旅游产业一直处于发展第一梯队。
美丽萧山行动领导小组和旅游专班成立后,通过上下联动、完善体制机制,萧山的全域旅游向高标准化加速迈进。先后出炉的《杭州市萧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萧山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萧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等规划,探索出旅游全域化格局下的“萧山实践”。
乡村旅游,作为萧山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按照“一心三区三带”的空间格局,南部乡村旅游板块、钱塘江旅游发展带、浦阳江生态休闲带、大运河文化体验带,正在成为萧山文旅产业的“主阵地”。
全面深入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萧山,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2000年的建县史,停留萧山各地的历史建筑、生活方式、文化宝藏,窥见它过去与现在,构成独特的文化“金名片”,萧山也试图在“古韵”与“复兴”之间寻找平衡点。
修缮文物建筑、提升主题展示馆、编纂相关研究专著,成为萧山发扬传统文化、激发文化新活力的重点工作。去年,萧山以“钱塘潮涌文化”为核心,积极创建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地方特色文化整体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跨湖桥文化、古越文化、诗路文化、运河文化、围垦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融合与复苏中成为美丽萧山的珍贵宝藏。
萧山首创的“文化管家”模式,将全区近500个基层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基层精神文化家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唱响了萧山文旅品牌。
全业融合 步入业态培育新时代
萧山的文旅融合,不是一味做加法、跑出加速度,而是将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供给与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休闲度假、运动体育需求相匹配。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萧山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2.61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现增加值27.19亿元,同比增长41%,形成以音乐、艺术品、动漫游戏、电影传媒、文化演艺、创意设计等特色行业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同时,21个精挑细选的非遗体验点和5条非遗旅游线路,集视听、游览、体验为一体,将萧山的文化旅游景点串珠成链。
贯穿全年的梅花节、杨梅节、三清茶文化节等节事活动,为乡村共富提供了创新路径。临浦镇发布全域美丽乡村“美丽之最”行动计划,从“最美饭架街”“最美古柿林”到“最美粮仓”“最美丰收谷”,34个村社的最美品牌链接全域;戴村镇,先后引进户外运动公园、云上高空秋千、滑翔伞等项目,实现旅游和体育高度融合;瓜沥镇,棒垒球小镇正式落成投用,成为新的旅游“打卡点”。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举办在即,萧山发布“博览古今之旅”和“‘湘’约亚运之旅”两条亚运旅游线路,串联G20杭州峰会体验馆、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及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等地,计划借助各类会议展览活动,让会奖旅游项目焕发新生。
全貌提升 彰显行业服务新亮点
今天的重点工程,将成为明天的城市地标。萧山正以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开辟一条满盘皆活的区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一方面,萧山高标准建设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亚运场馆等重大文旅体项目,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另一方面,镇街、平台和景区积极推进“微改造、精提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成功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近百个。以戴村镇沈村为例,陆续招引了户外拓展基地项目,绘就一幅“动静结合”的乡村美丽画卷。
文旅融合因“智慧”而更具体验性。借助网络直播平台,“云游萧山”上线后,以直播、视频的方式,搭建一座足不出户赏景、身临其境体验的“云桥”;围绕旅游服务个性化、品质化、智慧化的要求,萧山智慧文旅系统上线后,已有70多家酒店实现“30秒入住”、11个景区(场馆)实现“20秒入园”。
未来,萧山区将继续坚持“大花园、大市场、大平台、大产业、大创业”的战略部署,基于理念、产业、市场、服务、推广、项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释放“乘法效应”,加速萧山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