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保护古桥,三墩“守土有责”

来源: 杭州日报 时间: 2021-12-28 15:16:41

保护古桥,三墩“守土有责”

穆桥

保护古桥,三墩“守土有责”

民俗文化陈列馆里,孩子们用黏土捏拱桥

21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杭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12月22日,70岁的陈国权戴上口罩,趁着好阳光又出门去看他的“老伙计”——位于西湖区三墩镇五里塘社区的“穆桥”。

这是一座百年古桥,陈国权曾是负责穆桥的文保员。退休快10年了,陈国权住得近,有空就来走走,已成为习惯。

民国重修的古桥,有了新变化

阳光下,陈国权弯着腰拔除桥边的杂草:“如果任由这些杂草、杂树在桥上胡乱生长,长此以往会使桥身松动,伤害很大。”

据了解,这座原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的古桥原名为“和睦桥”。关于它,相传本地有穆氏两兄弟因分家反目成仇,各自居于河一岸。穆氏后人重修于好,共同在河上建桥,并刻“万年穆桥”,意为“兄弟和睦万年长”。2004年6月,这座单孔石拱桥被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有趣的是,这座桥并非直接横跨五里塘河两岸,而是“拼接”了一段引桥。“五里塘河集中整治,河道清淤后也拓宽了。”陈国权介绍说,“接上引桥以后,它继续成为百姓日常通行中的一部分。”

从这座桥上,看到了古今融合。正因为这个特点,它在近期一场“百年盛典 百桥风采——古桥摄影美术作品展”中大放异彩,颇受关注。

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位文保员

“我们三墩可以说是杭州的古桥博物馆。”原三墩文化站站长朱嫣红说,“目前古桥有二十多座,列入市级文保单位的就有十座。”

三墩的古桥各有特色,比如绕城村的缘灞桥有一个超长的引桥,在城西地区也比较少见,它有效缓解了上桥的坡度,使得当年的人们推车或挑担上桥更加省力。

针对辖区数量众多的古桥,三墩镇形成了一套有地方特色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做法。

“我们三墩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文保员,一桥一人挂钩。”陈国权说,“每个星期我们都要到自己负责的桥上去看看,并报备巡查记录,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古桥保护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三墩小学、三墩幼儿园都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朱嫣红说,“挖掘三墩桥的故事也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

此外,三墩还有民俗文化陈列馆,定期开展关于桥的展览。学生们不仅可以参观,还能用黏土动手制作模型,沉浸式感受古桥建造工艺和文化。

为了能让三墩古桥文化更好地传承,镇文化站还特意组织人手收集、编写、出版这些古桥的民间传说故事,并赠予学校使用。五里塘社区书记杨建龙说,“古桥作为文物不只是景观,更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标签: 守土有责 黏土捏拱桥 文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