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2021年度“浙江考古奥斯卡”揭晓

来源: 宁波晚报 时间: 2021-12-30 10:28:39

12月25日至26日,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在杭州举行。该评选有“浙江考古奥斯卡”之称,每年选出10项。

经过一天半的集中汇报和专家评选,12月26日11时许,结果揭晓。宁波慈城胡坑基遗址、宁波镇海吕岙遗址从22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胡坑基遗址出土的木器。(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慈城胡坑基遗址:又一处河姆渡文化遗址

胡坑基遗址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因胡坑基自然村得名。东北距慈城古镇1公里,西北距田螺山遗址7公里,西南9公里为河姆渡遗址,地处姚江谷地东部,属于河姆渡文化分布核心区域。

据项目负责人梅术文介绍,胡坑基遗址发掘团队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江北区文物管理所、北京联合大学组成。从2021年7月野外发掘,到12月初结束,历时5个月,揭露面积800平方米。

此次发掘,发现了包括陶器、石器、木器在内的各类文化遗物,清理出房址、柱洞、灰坑、木制品加工场所和墓葬等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类遗迹。

遗址年代大致可分为两期。早期与河姆渡遗址三期遗存一致,同时出现了石钺、鼎、刻划镂孔豆柄等明显带有环太湖地区文化特征的遗存,反映出崧泽文化对宁绍地区的渗透与影响。陶器以夹炭陶为主,以釜为主要炊器,体现出河姆渡文化本身的文化特征依然强势。

晚期陶器特征与河姆渡四期一致,与早期有明显的变化。以夹砂红陶为主,发现大量形制各异的鼎足,说明炊器中三足鼎的比重大大增加,还开始出现了鱼鳍形鼎足,良渚文化因素开始影响到宁绍平原。

梅术文表示,本次发掘的胡坑基遗址丰富了河姆渡文化晚期的文化面貌,为该时期宁绍平原与环太湖地区的文化互动融合提供了新的材料;遗址清理出多处建筑遗迹,类型多样的柱洞,呈现出的多种营建方式,是对河姆渡文化木构建筑技法的重要补充。

结合古环境材料,可以确认该遗址为河姆渡文化晚期一处滨水聚落,特征明显,在丰富了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态的同时,也为探讨堆积形成原因、研究当时的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吕岙遗址良渚文化时期水稻田的木构道路。(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镇海吕岙遗址:展现东海之滨市镇发展年轮

吕岙遗址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联合发掘。

据项目汇报人刘淼表示,吕岙遗址时间跨度大,遗存面貌丰富。可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唐宋至元明等三个时期。

其中吕岙遗址的史前时期遗存年代相当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约4700年-4600年。发掘区内古稻田中的木构道路与余姚施岙遗址同时期古稻田的木构田埂如出一辙,这是继田螺山、施岙遗址之后,宁绍地区确认的第三处史前古稻田遗存。

吕岙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不仅有年代单纯的地层堆积,还有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完善浙江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谱系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

吕岙遗址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迹虽然保存不佳,但是出土了十分丰富的各类瓷器,以晚唐五代的越窑青瓷、宋元明代的龙泉青瓷和韩瓶最具代表性。宋元时期瓷器中又以一批口沿镶金属扣和器底书写墨书的标本最为独特。同时,还有较多福建窑口产的青白瓷、黑釉盏和青花瓷,以及少量江西景德镇产的青白瓷和青花瓷等。此外,该时期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砖、瓦建筑构件,以及铁刀、铁叉、铜灯、铜碗等金属制品。丰富的出土遗物为探讨浙江地区唐宋以来城镇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商贸往来等课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刘淼总结:“吕岙遗址也可以为研究海洋聚落的发展变迁、港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互动关系、江南市镇发展与市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材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在点评吕岙遗址时说:“吕岙遗址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东海之滨的某个地方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到宋元完整的发展阶段,各个时代呈现出不同样貌,细节丰富,特征明显,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年轮。”

据了解,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协办。评选采用全程直播方式,两天观看人数均破百万。

标签: 特征明显 奥斯卡 滨水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