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温故+”打造亮丽的“非遗风景线”

来源: 宁波日报 时间: 2021-12-30 10:53:14

“温故”非遗展第一十九回“情味”走进阳明古镇,现场的“印糕互动区域”人气火爆,市民可亲手体验糕点制作。

一年一个主题,以非遗故事为主线,温故而知新——五年来,宁波“温故”非遗展围绕本土各级非遗项目,分别通过“非遗手工艺”“宁波故事”“宁波印象”“城市印记”和“非遗生活志”五大主题,共计展出21回,鲜活地演绎了宁波非遗新生态。

自2017年至今,除了主题展览,“温故”非遗展还举办了宁波文博会、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专场特展,并通过中日韩漆艺交流会、保加利亚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展览等国际化交流展览形式,形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在线上线下引爆了千万级流量。

“‘温故’非遗展与传统的非遗保护宣传活动互补、互融,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持续性的非遗IP,成为宁波创新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品牌。未来,我们将继续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创新,让非遗与城市生态产生更多共振,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宁波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故+文旅” 让非遗走进景区融入百姓生活

上个月,东钱湖韩岭水街迎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古风演出,就此拉开了“温故”非遗展第廿一回“家生”的序幕。“家生”在宁波方言中,意为劳动工具及日用器物。作为“宁波非遗生活志”的最后一部,以日常之“用”为主题,展览展出了宁波、绍兴两地包括宁波朱金漆木雕、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嵊州竹编等10项非遗项目,并结合视频故事、互动体验等,让市民朋友与游客再次找回了旧时光中家的味道。

据悉,今年的“温故”非遗展“宁波非遗生活志”共计三回,以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为非遗主题,以非遗叙述生活之美,以生活体悟非遗之志,带领甬城百姓领略宁波非遗生活之美。在宁波建城1200周年之际,从一个侧面反应城市生活的发展变迁。

今年5月,在余姚阳明古镇拉开帷幕的第一十九回“情味”,它以“食”为主题,从宁波源远流长的盐文化和米文化两条主线展开,串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晒盐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等14个项目。在“五一”假期,现场微景观互动体验引爆60000+人次打卡;

今年9月,在千年古县城慈城香黛宫馆推出的第二十回“衣锦”,以“穿”为主题,展出宁波地区包括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金银彩绣技艺、余姚盘纽技艺、象山盘扣制作技艺等有关服装工艺的非遗项目。

“今年的3回展览延续了‘温故+’的方式,与文旅古镇、老街等景区联动,打造宁波城市文化景观,让观众更加贴近历史去感受非遗。”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孔燕介绍,基于文旅融合的大背景,“温故”非遗展创造性地将非遗与宁波旅游景点、城市文化符号进行联动。

2019年,“温故”非遗展围绕“宁波印象”主题,在宁波文化地标展示非遗项目。天一阁“天一书缘”展出“古籍修复技艺”等非遗项目,东钱湖“钱湖金影”展出国家级非遗项目“三金一嵌”,保国寺“四明画境”则展出“四明佛画”这一宁波市级非遗项目。

“温故+文创” 让非遗IP跨界融合“潮”出圈

“温故”非遗展部分文创产品。

文艺青年喜爱的帆布袋,上班族每天必备的地铁月卡,小朋友喜欢的非遗主题贴纸,学生族需求最大的笔记本,每个人“年尾”桌上少不了的一本日历摆件……

由该展衍生出来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的中国特色非遗文创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宁波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单品”,让非遗不再只是古老的手艺或文物,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活起来”并“火起来”。这些文创产品,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展示个性的用品,也推动了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

“‘国潮’的概念,与我们非遗保护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是一致的。非遗项目的‘潮’化,既要重视对IP符号的提炼,也要重视对IP符号的衍生。”孔燕说。

当下流行的“国潮”概念里两个基本要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融入当下潮流的时尚感”,与非遗项目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把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的生活,尤其是进入年轻人的视线,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举办‘温故’非遗展的初衷。”孔燕表示。

据介绍,举办“温故”非遗展的想法始于2016年。当时,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宁波东亚文化之都子活动项目“省非遗衍生品大赛”做的充满现代感的设计引起了热烈反响。于是,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宁波市文化馆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加美学化的叙事,让非遗有了一个全新呈现的面貌,也成了非遗办展的新方向。

“温故”非遗展相继出现在2017年中日韩漆艺交流会、2018年保加利亚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展览等国际化交流展,成为外界了解宁波的一个窗口;

“温故·知新”非遗创意精品展亮相2019年徐霞客开游节,展出宁波传统工艺及经典非遗项目。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意衍生产品受到五湖四海游客的欢迎;

“温故”非遗展第一十六回进驻宁波轨道交通。

“温故”非遗展2020年首展集结宁波2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宁波轨道交通,以线下扫码线上浏览的全新观展体验,让“温故”非遗品牌全面地走向大众视野……

从艺术中心展厅走出来,走进宁波景点、商业中心乃至大众的日常旅游生活,宁波“温故”非遗展通过可见、可互动的形式,使传统非遗以更灵动的形式融入城市生活每个细节,让市民和游客领略非遗的文化内涵、非遗人的匠心及风采,给予无数宁波人在情感上的回忆、共鸣和感动。这也是一个展览能举办五年的根本原因。

“温故+知新” 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温度与故事

“一个非遗系列展能够长年坚持,并且不断挖掘创新,非常难得,这在国内也是少有的。它以鲜明的老宁波特色,不仅给宁波市民以温馨的回忆,也给外来游客以深刻的印象,这一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方式在浙江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浙江工商职业学院教授、非遗研究专家庄丹华评价。

这个既与当下生活方式产生有力链接又能让传统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传承的非遗展,不仅收获市民的喜爱,业内也是好评如潮。

从年度策划、展陈形式、展览配套活动、主题选取到每一场展览的文化创意、文案撰写、美学展陈、品牌化的形象包装等环节的把关,宁波市文化馆“温故”非遗展主创团队都全程参与。“每一场展览的筹备工作至少要提早2个月,因为受疫情影响,原定的展览调整或延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对主题的准确把握、展品选取上要做大量功课。我们希望通过品牌化的打造,让‘温故’非遗展成为宁波一张闪亮的文化IP,所以包括展览的形式,也是带入观众的体验视角,去反复打磨展览的每一环节。”宁波市文化馆非遗部主任竺蓉说。

在谈起如何让非遗展更多地吸引到年轻人目光,竺蓉认为,“温故”非遗展是一个立足宁波的年轻时尚展览品牌,是向年轻人传播非遗的最佳窗口之一。除了用一些现代装置艺术、数字化技术等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去提升观展体验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内容和环节,形成一种对话,从而引发思考。

“比如每一期的展览在策展中,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布展风格,活动设计都更考虑普通老百姓以及年轻人是否更容易接受。我们在展览场地选择上,入驻过地铁,也走进过景区。活动环节,设置过网红打卡游戏项目,也与七夕、冬至、端午等传统节日结合,赋予它更大的文化内涵。”竺蓉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项目的具体策展执行团队是一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

“展览前期,我们团队会做大量的走访,在这个走访非遗传承人、挖掘非遗主题相关故事并在策划中力求创新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温‘故’知‘新’,希望观展人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和故事。而且在展陈形式上也做了创新,它不再是‘单机版’的,增加了互动和体验。”该展执行统筹邹瑜平说。

去年举办的第一十八回“药行街的故事”,是以传统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为展出内容,通过回溯宁波药行街的辉煌历史,串联起15项宁波本土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以及宁波慈城药商的惊世传奇。在展厅里特设了互动空间,并邀请到寿全斋传承人为大家演示讲解中药炮制技艺。这个体验环节就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很多人录制了视频去网上分享与传播。

回顾起这场展面临的挑战,“温故”非遗展执行负责人赵尹深有感触:“举办这一场时降温又降雨,我们要在和义大道的露天广场‘复刻’一段旧时光中的药行街。它是我们温故展从117艺术中心走出来以后,第一次的纯室外展览场景。方案一次次推翻,材料一遍遍地打样试验,才有了最终呈现的‘新与旧’对比效果。”

“温故”非遗展的用心,不仅体现在每一次展陈场景的细节里,还包括海报里“温故”字样的设计。据介绍,展览主LOGO特别邀请了在现代书法和水墨艺术实验领域深耕多年的艺术家柴小华来创作。其独创的字体“大唐贵妃体”以流畅圆润的线条和敦厚张力的筋骨,也为展览奠定了当代美学气质。

宁波非遗现状

“温故”非遗展第八回演绎梁祝传说“化蝶”。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宁波汤圆、梁祝传说、“三金一嵌”(泥金彩漆、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骨木镶嵌)、十里红妆等传统手工技艺、传说与民俗享誉海内外。

宁波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9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6位、省级101位;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5个、省级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标签: 非遗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