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什么?大学生如何过得充实愉快?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争论得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如何处理好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也就成了在中国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与传统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视为对立概念的观点相反,杨江南在用10多年写成的新书《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中指出,素质教育的真正障碍不在考试的存在,而在于师资、文化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能够应付好考试,而且会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做得更好[2] ,因为它能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从长远的角度提高考试成绩。
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不同定义常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此,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大学生如何过得充实愉快?
不荒废学习。
大学生首先是作为学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自然应该花费一部分精力于学习上。其实除了少部分是在家长的强迫下选的专业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的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应该好好念好好学习,按时去上课、听讲,多去自习室图书馆(当然少部分诸如思修、马基这种没什么意义的课能翘可以翘),少窝在宿舍打游戏玩手机。
多去图书馆看书。
相信每所大学都会有规模客观的图书馆,大学期间空余时间相对来说算非常多的(当然除了像医学、金融等课业较为繁忙的特殊专业),大学生可以利用充沛的课外时间多泡泡图书馆,尽可能多的阅读课外书,可以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哲学、宗教、历史等各种严肃文学书籍,而且图书馆是机构最安静、最适合看书学习的地方,在那里都是一些有进取心的同学,可以让我们受到感染,有看书的动力
参加社团活动。
大家都知道,大学都是有很多社团的,且每年都会招新,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协会,去参加它们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并积极融入其中,相信可以收获到很多的知识技能和友谊、同学情,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社团人群的生机与活力,给自己的大学生生活增添几分不一样的色彩。
参加公益活动。
个人认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大学期间感受一下当志愿者的经历,就像有很多社团一样,大学是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的,比如大型会场的秩序维持、环保理念的宣传、讲座来宾的引导、残疾老人的关爱、乡村支教等,大学生多利用学生生涯中的能够有的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相信会获益匪浅的,这种经历带来的意义甚至会对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带来影响,使人成长。这比纯粹荒废青春时光要有意义的多。
标签: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什么 大学生如何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