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能源 >

全国政协委员、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环球新要闻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时间: 2023-03-07 08:49:27

全国政协委员、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近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今年全国两会,她的提案主要聚焦“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邵丹薇从充换电生态角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广给出建议,希望通过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发展。

充电网络“车多桩少”等问题突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星星充电的创始人,邵丹薇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她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交通领域终端“电气化+清洁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但邵丹薇发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向好的同时,对应的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却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车多桩少”的问题突出。另外,在充电设施平台智联、技术标准、建设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多方面问题。

首先,充电服务平台亟待互联互通。在邵丹薇看来,充电设施投资主体和充电服务平台众多,各平台独立运行且存在数据壁垒,尚未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造成新能源用户找桩充电效率低、体验差,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亟待优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为就近满足离散分布的充电需求,主要采用“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设施建设模式,但由于很多老旧小区建桩先天条件不足等原因,实践中存在建设改造成本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该问题将会进一步放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及早谋划应对。”邵丹薇说。

邵丹薇还认为,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亟待更新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部分存量充电桩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充电技术需要加快迭代升级;换电领域则由于电池标准不统一、初期投入高等原因,推广也面临障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发展也亟待协同互进。邵丹薇指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负荷和储能综合体,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先进控制策略等原因,还未能在电网调峰、需求响应等场景有效发挥作用。“居民小区多利用夜间时段充电,与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叠加,形成尖峰负荷,且此时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足,未能真正实现使用清洁电。”

加强高效充换电模式推广

对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邵丹薇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改进提升。

在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方面,邵丹薇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在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方面,建议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工作地充电”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迅速布局充电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在城市服务半径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快充桩布局,补足充电服务短板。在重卡、物流等专用车领域,进一步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落地实施换电车辆购置补贴、城市通行路权开放、场站建设运营优惠等支持政策,提升换电模式的经济性。

在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方面,建议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方面联合牵头,协同车端与桩端规范充电设施技术标准。明确大功率充电技术路线、起草光储充等系统产品技术标准、完善 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与小功率直流的技术规范、探索直流母线充电微网等技术示范、更新充电设施兼容性要求与数据共享模式,推动研制高性能、高兼容性换电设备,完善换电车辆、动力电池、换电接口等标准,提升换电的可靠性。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方面,建议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机制,通过V2G 等试点示范,运用实时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挖掘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负荷调节的潜力,实现充电负荷与新能源供应的精准匹配,更好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近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今年全国两会,她的提案主要聚焦“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邵丹薇从充换电生态角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广给出建议,希望通过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发展。

充电网络“车多桩少”等问题突出

作为星星充电的创始人,邵丹薇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她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交通领域终端“电气化+清洁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但邵丹薇发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向好的同时,对应的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却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车多桩少”的问题突出。另外,在充电设施平台智联、技术标准、建设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多方面问题。

首先,充电服务平台亟待互联互通。在邵丹薇看来,充电设施投资主体和充电服务平台众多,各平台独立运行且存在数据壁垒,尚未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造成新能源用户找桩充电效率低、体验差,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亟待优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为就近满足离散分布的充电需求,主要采用“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设施建设模式,但由于很多老旧小区建桩先天条件不足等原因,实践中存在建设改造成本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该问题将会进一步放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及早谋划应对。”邵丹薇说。

邵丹薇还认为,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亟待更新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部分存量充电桩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充电技术需要加快迭代升级;换电领域则由于电池标准不统一、初期投入高等原因,推广也面临障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发展也亟待协同互进。邵丹薇指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负荷和储能综合体,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先进控制策略等原因,还未能在电网调峰、需求响应等场景有效发挥作用。“居民小区多利用夜间时段充电,与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叠加,形成尖峰负荷,且此时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足,未能真正实现使用清洁电。”

加强高效充换电模式推广

对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邵丹薇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改进提升。

在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方面,邵丹薇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在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方面,建议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工作地充电”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迅速布局充电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在城市服务半径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快充桩布局,补足充电服务短板。在重卡、物流等专用车领域,进一步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落地实施换电车辆购置补贴、城市通行路权开放、场站建设运营优惠等支持政策,提升换电模式的经济性。

在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方面,建议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方面联合牵头,协同车端与桩端规范充电设施技术标准。明确大功率充电技术路线、起草光储充等系统产品技术标准、完善 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与小功率直流的技术规范、探索直流母线充电微网等技术示范、更新充电设施兼容性要求与数据共享模式,推动研制高性能、高兼容性换电设备,完善换电车辆、动力电池、换电接口等标准,提升换电的可靠性。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方面,建议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机制,通过V2G 等试点示范,运用实时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挖掘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负荷调节的潜力,实现充电负荷与新能源供应的精准匹配,更好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万邦数字能源 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