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次!70岁的光伏伉俪获得"工程界诺贝尔奖" 焦点报道
近日,70岁的华裔光伏专家赵建华和王艾华夫妇,因其出色的成就,荣膺"工程界诺贝尔奖"—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10年来,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了这一殊荣,标志着华人科学界的重大突破。
"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奖项都是为了表彰那些在理论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而鲜有颁布给工程技术人员的。"
(资料图片)
近日,赵建华夫妻以70岁高龄的身份荣膺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这一殊荣被誉为"工程界诺贝尔奖",令全球华人瞩目。
赵建华和王艾华夫妇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马丁格林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荣誉教授安德鲁布莱克斯共同荣获该奖项,以表彰他们对 PERC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杰出贡献,共同分享50万英镑奖金,折合人民币415万元。
师从光伏“教父”,“偶然”跨入光伏
1984年,29岁的赵建华在山东工业大学(后并入山东大学)担任讲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取了山东省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他写了20份申请信,分别寄给了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以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他在南京工学院本科时就开始研究微电子领域,因此他将10份申请信寄给了研究该领域的实验室,在硕士阶段,他将矛头指向新兴的光伏领域,因此又将10份申请信寄给了光伏领域的实验室。
让赵建华没想到的是,最早向他伸出橄榄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在攻读硕士时就追寻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马丁·格林教授。这种意外的接触就像是生命中的一道惊喜,也让赵建华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位马丁·格林教授可是非同小可,被誉为光伏界的教父。教授带领一群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实验室里不断探索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以提升其应用前景;这些"门徒"们回国后,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发展迅猛。以马丁·格林实验室为辐射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成了全球光伏的"黄埔军校";其"门徒"支撑起中国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当然,这都是后话。
让时间再次回溯到39年前,随着赵建华的到来,马丁·格林教授也收获了第一位中国博士。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就创造了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全新纪录,令全世界惊叹不已。
1985年年末,赵建华将自己的妻子王艾华推荐给了马丁·格林,她是他南京工学院的同学。这样,王艾华成为了马丁·格林的第二位中国博士生。这种缘分似乎是注定的,让这对夫妻俩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实验条件简陋,却多次打破纪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太阳能电池的圈子太小了,资金也严重不足。
当时,凭借"财大气粗"和先进的设备,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微电子实验室在光伏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此外,佐治亚理工学院、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也都拥有先进的集成电路实验设备,为光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一次又一次打破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却是实验条件简陋的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硅光伏和光子学研究中心。
太阳能电池在当时属于高新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时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实验室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买最新的设备。因此,当高端半导体企业更新设备时,老旧设备被送到库房处理,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光伏实验室的人员则开始了他们的"淘宝之旅"——往往以5%、10%的价格购买这些被淘汰的设备。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就像是一条逆流而上的鲤鱼,闯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
赵建华凭借这些设备,在1988年成功制备出了第一个高效的PERC电池,其效率达到了惊人的21.8%,这一成果在当时令人叹为观止。在之后的几年里,赵、王夫妇继续提高这一数值,并使得电池的成本降低了80%!
不只一个人曾问过他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实验室的高端设备。
赵建华曾表示,在他们攻读博士期间,导师马丁·格林只给了一个课题,其余的实验设计、工作安排、目标实现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由的氛围"。马丁·格林不介意他们夫妻俩在实验室中合作,也不在乎他们用中文交流,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导师的远见卓识也是关键。早在1983年,马丁·格林教授就提出了PERC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电池效率提高到25%以上。
当然,靠着"自由的氛围"和导师的远见还不足以成功。赵建华和王艾华一直"照着极限,优化全部",精益求精地改善实验室环境和设备,严谨精准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从每个可能的角度进行优化,详细地分析和测量电池结果,并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电池的设计,以此不断创新和提高电池的效率。
到了1999年,他们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接近25%,这几乎接近了马丁·格林的理论极限。面对这样高的效率,他们并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让结果更好。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进行0.1%的改进尝试。
在近30年的时间里,太阳能电池的记录几乎一直由新南威尔士实验室创立。
放弃稳定教职,毅然回国创业
赵建华和王艾华在时代步入20世纪后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这时夫妇二人在海外均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赵建华已是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硅光伏和光子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副教授,而王艾华则在该中心担任研究员。但夫妻二人还是毅然选择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回到祖国投身新兴的光伏领域。
这个决定并非易如反掌,但马丁·格林对学生的离职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这种宽容让赵建华和王艾华感激不尽。在告别宴上,澳洲实验室的一位同事发出了"一个时代结束了!"的感慨。这确实一语成谶,因为在赵建华和王艾华离开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很快陷入了停滞。
而回国后,仅仅三年时间,他们在南京创办的中电光伏就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且在同一年中国光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赵-王夫妇于40余载前一时兴起,踏入光伏工程的门槛,而后一次又一次地跃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大门。在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稳定教职后,他们却毅然抛弃舒适的环境,扬帆回国,创业于中国光伏起步之时。他们经历了雄踞世界之巅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春风得意,亦历经数次挫折与至暗低谷。他们的创业历程并不是简单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一个充满波折和曲折的传奇故事。
赵建华、王艾华夫妇曾这样总结他们40余载的光伏之旅:“都是偶然性凑到一起。不过,人生机遇,多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这对夫妇的人生故事,不仅充满挑战和冒险,更展现了早年光伏开拓者的勇气和决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