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评论 >

新加坡智库助力国家治理

来源: 中评网 时间: 2023-01-19 16:07:12


【资料图】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报导,智库是新加坡政府治理所倚重的重要“外脑”和“帮手”。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智库建设,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各智库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发展历程与特点

新加坡智库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可视作新加坡智库的初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发展起来的智库有两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SIIA)和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ISEAS)。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该研究所以东盟作为研究重点,旨在就地区和国际事务进行研究、分析与讨论,并为可持续性议题提供政策建议。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社会政治、安全、经济趋势与发展以及该地区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20世纪80—90年代被视为新加坡智库的持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智库主要有新加坡政策研究院(IPS)、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F)、国防与战略研究所(IDSS)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研究涵盖的内容及地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21世纪以来,新加坡智库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涌现出大批智库机构,且高校型智库仍占据优势地位。总的来看,新加坡智库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鲜明特点。

量少质优,以质取胜。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20》,截至2020年,新加坡共有21家智库。在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智库(不包括美国)(Top Think Tanks Worldwide(Non-US))中新加坡有5家。除印度以外的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智库榜单(Top Think Tank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excluding India))中,排名前5位中有2家是新加坡智库,分别是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第1名)和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第3名);而在排名前60位中有9家是新加坡智库。由此可见,新加坡智库具备“少而精”的特点,坚持以质取胜。

政府布局,分工协作。新加坡智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发展,与新加坡政府的布局和大力支持紧密相关。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依靠智库引进人才,以及对国内国际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在政府总体布局与大力支持下,新加坡相继建立起侧重各个不同研究领域的智库体系。为了避免智库功能重叠,新加坡智库或是关注区域有所差别,或是研究内容有所不同,各智库机构具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大大提升了智库研究的效率。

官学融合,教研相长。新加坡较为著名的智库主要坐落于高等学府,由于政府较为重视,不同政府部门的官员也会和智库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RSIS)与新加坡国防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与新加坡贸工部、国家发展部、外交部均有较为密切的合作。此外,“旋转门”机制在新加坡智库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管理科学,高效运转。新加坡智库大多数虽隶属于大学或政府部门,但智库管理一直享有较高的独立性。一般来说,智库实行的是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制。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设立董事会,负责研究所的重大事项决策。这种较为专业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新加坡智库的运作效率,为智库的高品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国家治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