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袋征费疑问多 买包生果拗半天
(资料图片)
据大公报拔掉,新胶袋征费实施一个月,市民对新安排了解有多少?《大公报》记者近日走访黄埔、旺角、牛池湾等街市,发现部分市民及商户还是不太熟悉新规定:有顾客质疑商户多收了钱;有商户“公然违法”,顺手就拿起一个背心胶袋装好顾客递来的一袋番薯。有商户坦言,对应否多收一元征费一知半解,为免违法就所有胶袋都“照收”,甚或直接拒绝个别有争议性交易。
环境保护署表示,“优化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实施至今,向未有遵守优化措施的商户共发出7次口头警告。环保署提醒,新胶袋征费宽限期已于上月底届满,商户在期限后违法,或会被罚款2000元。\大公报记者 锺佩欣
“胶袋不是五毫吗?几时变咗一蚊?”“之前都不用收钱,点解现在要收一蚊?”……在记者实地观察新胶袋征费实施情况期间,不时听到有顾客对新胶袋征费安排有疑问。有人在商家解释后接受新安排,但偶尔亦有不欢而散的情况。
有顾客夹硬抢胶袋
在红磡街市附近的一间生果店,有客人购买一袋已包装的葡萄和草莓,幷向店员索取胶袋,店员解释:“新法例实施,已包装要多收一蚊(胶袋征费)。”客人听后表示理解,多给一元。生果店负责人林先生说,为免违法,会“揸正嚟做”,但总有客人会“夹硬嚟”抢胶袋,“我们直接不卖,会违法。”林先生又分享他独家分别征费与否的方法:“有东西全包裹就要收一元”,包括用网袋装好的沙田柚,都需要征费。
新胶袋征费收紧提供免费胶袋安排,例如以往豁免收费的平头胶袋要收费、装在有孔胶盒的水果不能提供免费胶袋等。有商户避免违法、客人对法例不清晰的情况下,偶然会出现不愉快场面。记者在牛池湾街市见到有客人购买盒装蓝莓,要求水果摊档提供胶袋,但商户“企硬”不给,更指“买就买,唔买就算”,最终生意做不成。<nextpage>
记者亦发现不少人可能不熟悉新安排或习惯使然,公然违规。最常见是蔬果摊档出售鱼网袋及胶袋包装食物,例如一袋袋包装的番薯、蒜头等,理论上再给胶袋就要收取一元,但旺角一带商户似乎未熟悉新法,商户很习惯就免费送多一个胶袋给客人;另有生果店出售一袋已包装好的番薯,档主就直接用背心袋包裹着,客人亦不以为然拿着离开;事实上,上述两个个案已违法。
“优化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把每个塑胶袋最低收费由0.5元提高至1元,冷冻及包装食品不再获豁免,比如包装冻肉或水果、袋装面包等。但居民常去的街市内大部分食品都获豁免,比如无任何包装的一斤菜心、新鲜海产、面包等,而即场制备、即时食用的餐饮外卖,比如饭盒、比萨等,则可豁免收费,但封压式台式饮品属于气密包装的食品,不论是否餐饮外卖,都需收费,而获豁免的每单一交易只可提供一个免费胶袋。
环保署:共发7个口头警告
优化计划落实后首个月,对于未有遵守优化措施的商户,环保署会先作口头警告,若有关商户未有纠正违规行为,会采取执法行动。截至2023年1月13日,环保署人员到访了约10000个零售点,向商户派发宣传物品以介绍优化计划。同期,环保署人员亦巡查了约680个零售点,检视商户是否适应优化计划。截至昨日,共发出7个口头警告予未有遵守法规的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