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涨价2000元-6000元不等,说好新能源车“价格战”,为何突然涨价
11月23日,比亚迪官方发布一则消息,将对王朝、海洋以及腾势等相关新能源车型的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预计在2000元-6000元不等。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资料图】
官方给出的涨价理由是这样的:
第一,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第二,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将不再享受补贴。
于是乎,比亚迪宣布涨价。
不过,在公告中,比亚迪特别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什么意思呢?
跟特斯拉相似,调价其实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只不过,特斯拉是通过降价的方式“逼单”,而比亚迪则是通过制造即将涨价的预期实现“逼单”。
除此之外,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为什么涨价“2000元-6000元”,刚好相当于国补金额的一半。我们猜想,车企可能会承担另外一半的成本。当然,也不排除后续比亚迪会继续涨价,但可能性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涨价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比亚迪的涨价消息,会极大刺激处于观望中的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增加订单数量;其次,这个涨价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此前市场对新能源车“价格战”的预期,至少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再有,对比亚迪来说,提前释放涨价消息,能够尽可能的对冲国补终止带来的冲击,实现订单的平稳过渡。
一句话,既能够“逼单”刺激销量,又能够减少国补终止带来的冲击,一石二鸟!
最后一个问题,国补到期终止后,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众所周知,今年的补贴方案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滑坡30%,即补贴金额纯电和插混分别减少5400元和2000元。因此,从金额上来说,年底补贴到期终止带来的冲击更大。
但是,随着渗透率超过30%,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驱动力早已经由“补贴驱动”转为“产品驱动”。换言之,等到短暂的冲击过后,新能源车还是会回到正常的消费轨道。
只是对于车企来说,接下来的成本压力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