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澜科技发布两款新品 国产XR的春天真的来了?-每日焦点
近期,元宇宙主力“推手”Meta不断恶化的经营状况,让这家巨头的元宇宙狂想,进一步被证实为误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我们距离那个理想世界,也许真的还有很远。不过,与此同时,国内XR领域的科技创新公司,则似乎迎来了一波收获期,在刚刚过去的AR眼镜发布潮之后,近期又有一家初创公司——倚澜科技,发布了针对具体场景的XR技术解决方案,而且颇有亮点,引人关注。
削繁就简 元宇宙会议门槛降至“平民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随着远程办公的兴起,线上会议成为广大企业必不可少的需求。但远程视频会议的临场感、沉浸感,与现场会议有着天壤之别,会议的效果大打折扣。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火后,人们普遍认为远程会议场景,有望最先实现“元宇宙”的落地,从而可以解决原有技术无法实现的临场感、沉浸感。
此后,以Mate为代表的巨头纷纷推出远程会议的元宇宙解决方案。Mate的远程办公软件Horizon Workrooms,营造了一个接近真实的虚拟会场,并且采用空间音频和手部追踪等技术,与传统视频会议不同,参会者不再是一个个视频格子中的头像,而是同处一个虚拟的物理场所的虚拟人物。
很快微软也宣布将推出一款类似的产品,具体方式是将微软的混合现实平台Mesh嵌入到视频会议工具Teams中,从而实现虚拟会议的功能。与Mate的Horizon Workrooms需要使用VR头盔一样,盖茨明确表示,在使用时,用户不仅需要戴上虚拟现实的头盔或眼镜,而且为了准确地捕捉表情、肢体语言等,用户需要诸如动作捕捉手套等昂贵的科技设备。
因此,倚澜科技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能够推出消费级的元宇宙会议产品,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在解决复杂的动作捕捉方面,倚澜科技新近推出的Meta C,采用了单相机方式,通过一台相机即可实现全身的动捕,不仅使用起来非常便捷,而且与绿幕、头套,以及专用的光学/激光动捕设备相比,成本大大降低,真正将元宇宙会议的门槛,降到了“平民级”的水平。
硬件的简单,得益于软件功能的强大。MetaC会议系统是当前元宇宙核心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利用三维视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人工智能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实现的全身动捕,成功为用户提供轻量高精虚拟人驱动能力,以及配套虚拟互动、内容创作能力。
置身在Meta C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里,用户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通过手势、空间、声音即可实现虚拟世界中的互动,这种体验让很多用户觉得不可思议。
信息自动激活、海量场景搭建 为直播注入新玩法
倚澜科技此次发布的另一款产品Meta S,也同样可圈可点,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当下的一些虚拟直播痛点。
Meta S针对直播场景,直播赛道已经非常拥挤,秀场直播、电商直播、游戏直播各种类型,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和为数众多的主播,竞争早就白热化。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单一化、同质化、重复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用户越来越审美疲劳,而各参与方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效益却不断降低。
倚澜科技显然做过很多市场调查,其Meta S借助于VR和AR技术,为直播行业注入了一些颇具新意的新玩法。
比如Meta S将AR技术与直播中的信息展示相结合,大大提升了主播口播的动态信息展示效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直播方式,一般是通过主播口播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对于特别重要的信息,则会配合口播采用一些实物道具如指示牌等,但这些静态的展示信息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会遮挡现场台面。而Meta S则将引入增强现实技术,为主播提供丰富而酷炫的AR信息展示框,无需主播手动点击,在主播口播时就可以自动唤醒设定好的展示信息,大大提升了信息展示效率,而且科技感十足。
此外,针对目前很多主播存在的直播背景单一问题,Meta S也运用元宇宙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背景单一,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成本投入,设计并搭建与直播主题相符的场景,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Meta S为主播准备了海量的虚拟资产库,主播只需根据直播主题、商品的品类或品牌调性,直接从库中挑选组件,便可迅速完成直播间的搭建,省时省力,而且支持快速无缝切换不同的装修风格,而且还可以与真实场景无缝融合,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临场感和沉浸感。
公开信息显示,倚澜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6月的初创企业,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基于两大场景,推出消费级的XR技术产品,其实是相当让人惊艳的,这展示着这家基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业公司,在人-物-场三元虚实交互的技术积累,以及更加贴近市场应用的产品观。
尽管从资本投入上,同国内其他XR创业公司一样,倚澜科技与巨头的解决方案存在一定差距,但仍然可以说是独辟蹊径,而且更加务实,它不妄图一步登天实现理想中的元宇宙,而是渐进式地推出消费级的产品,让技术更快地落地,产生经济效益,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也非常值得继续关注。
综合来看,最近国内科创企业这波XR产品收获潮,从影响力上来看,或许与Mate等巨头存在一定差距,但巨头高举高打仰望相对遥远的天空,国内创业企业则大多表现为立足现实,从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出发,运用XR技术渐进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两者截然不同的方法策略,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主要是由各自的处境决定的。
目前而言,在各种高频应用场景,仍在呼唤革命性的XR产品,而从技术实力与资本投入运营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来讲,这样的产品,最终很可能还是需要巨头来定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创业公司目前的春天,也许只是个春天真正来临前的暖场,不过,凭借更接近市场更了解用户,国内XR公司也同样在春天真正来临时,继续开花结果。
作者:坚白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