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列为被执行人,要凉凉了
12月5日,恒大汽车再爆出利空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恒大新能源、恒大恒驰、恒大风驰、恒大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6亿余元。”
这则消息,是继恒大汽车传出大规模裁员、广州工厂被出售后,又一个重磅利空。
借着这个话题,咱们一起来聊聊恒大造车,为什么会失败?
诚然,地产公司陷入资金链危机,是导致汽车业务陷入困境最直接的原因。但其实,我们认为,即便地产业务可以持续输血,恒大汽车的结局也早已经注定。无非就是,有钱多苟几年,没钱,草草收场。
时间回到2019年。
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用五个关键词概括恒大的造车路径:
第一个:买买买;第二个:合合合;第三个,圈圈圈;第四个,大大大;第五个,好好好。
01
重点说说“买买买”。
用许家印自己的话说,“恒大是做房地产的,在造车方面‘一无所知’,因此必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就是买买买,把能买的核心技术全部买过来”。实在买不过来的,就跟对方谈合作。
关于这点,我们持不同观点:
为什么造车的门槛特别高?为什么“造车新势力”每年都要投入大几十亿上百亿搞研发?原因就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谓买“核心技术”,本身就违背了正常的商业规律;即便退一步,某些先进技术能够买来,可问题是,由于缺乏自主研发人才,这些技术过一两年还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吗?是不是又得继续买买买?
02
还有所谓的“大大大”。
恒大一口气同步研发15款车,并在全球同步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每个基地的规划产能50万辆。也就是说,按照恒大的构想,恒大造车直接跳过从“0”到“1”,直接到“100”,太着急了啊。
以恒驰5为例。
网上对这款车的吐槽挺多的,比如像“主驾通风开不了”、“座椅加热关不掉”、“车机文字叠文字”、“倒车影像延迟”、“刹车异响”等等。
按道理来说,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但是却出现了。说明什么?造车尽管有很强的科技属性,但本质是制造,恒大汽车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做好。
一直以来,恒大赚得都是轻松的钱,市场竞争也不激烈。但是,新能源车行业完全不是这样,不仅竞争激烈,而且技术更新迭代迅速,这就导致造房子的恒大,压根就没有造车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