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何涨不动了?-全球看点
春节之后,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调整,在本轮市场调整过程中,投资者信心迅速回落,一些偏悲观的言论再次流行开来,A股的全年牛市行情再遭质疑。
【资料图】
结合春节之前的快速上涨和春节期间消费的复苏节奏来看,市场普遍预期A股会延续节前上涨势头,市场回调确实大超市场预期。事后去看,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短期交易资金获利了结,叠加北向资金流入放缓,微观资金面动力减弱;二是基本面复苏的一致预期被打破,市场分歧加大。
微观资金面的流入流出只是短期因素,根本性因素还是看基本面的复苏节奏和高度。
1月份,市场上涨主要反映的是对复苏本身的预期,这一点没有分歧。随着疫情、地产政策的调整,2023年经济相比2022年确定性回暖。进入2月份,进一步的上涨需要看复苏的节奏和高度,恰恰在这一点上,市场存在明显分歧。
乐观者关注到春节电影票房创史上第二高,旅游出行人数也超出市场预期;悲观者关注居民购房信心不足,地产销售低迷,并认为市场低估了“疫情疤痕效应”的对消费的潜在中长期影响,对全球通胀和全球经济衰退也忧心忡忡。
就短期影响来看,谁对谁错并不重要。从一致预期到出现分歧,本身就会打乱此前资金净流入的趋势,从而在短期内造成市场震荡的格局。
对投资者真正重要的问题是,震荡行情的未来走向是什么:震荡向上、震荡持平还是震荡向下?
从主要指数的估值来看,现阶段市场已经走出绝对低估领域。以万得全A为例,截至2023年2月10日市盈率十年分位值为31.31%,市净率分位值为33.46%,虽然低于估值中枢,但已算不得绝对低估。
某种意义上,牛市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行情已接近走完,后续走势取决于基本面复苏的节奏和高度。对于基本面的复苏,市场的担忧分内需和外需两个维度。内需主要担心消费和地产回暖力度,外需主要担忧短期全球经济衰退和中长期逆全球化提速,若内需不能填补外需缺口,中国庞大的制造产能容易导向产能过剩。
不妨逐一地看一下。
1、消费:三级火箭接力,消费有可持续性
现阶段,市场不缺资金,消费主要受预期影响,而预期则取决于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若经济不能稳步回暖带动居民收入信心回升,那么当前基于场景修复带动的消费复苏就很难具有可持续性。当前,市场担忧的便是消费的可持续性。
在我看来,2023年的消费复苏会呈现出三级火箭接力向前的趋势,可确保消费的可持续性。
第一级火箭,疫情放开后,线下场景恢复重启,中高收入群体的超额储蓄释放,带动消费回暖。春节期间的旅游出行、餐饮娱乐的强劲复苏,便是消费第一级火箭的体现。
第二级火箭,促消费政策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相关配套政策仍待继续出台。此外,地方政府也已陆续重启消费券政策,对餐饮、家电等重点领域予以支持。
第三级火箭,一二级火箭推动疫情期间收入受损从业人员的收入回升和信心回暖,从而形成高中低档各类型消费的共振式复苏,推动消费全面回暖。
在消费持续回暖过程中,传导至生产端和销售端,就会带来订单增加、信心提升、就业扩大,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消费提升,形成正反馈循环。
2、地产:地产链性价比更高
现阶段,关于地产销售能否企稳,正反观点都能找到数据支撑,市场较难达成一致预期,也在相当大程度上降低了2023年经济复苏高度的能见度,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持续压制。
某种意义上,每当市场情绪阶段性升温、指数出现赚钱效应时,低迷的地产销售数据总会当头泼一盆冷水,提醒市场要冷静。
地产之所以重要,近期一再被重申支柱产业的定位,重要的不是地产本身,而是地产开发/销售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以及地产作为国内家庭主要财富载体所衍生的财富效应,作为主要抵押物所衍生的信贷扩大/收缩效应。
在政策端频繁发力的背景下,“房住不炒”之所以仍被坚持,原因便在于政策端并非希望重回靠地产开发刺激经济的老路,而是希望通过激活地产链扩大内需,前者需要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而后者只需要房价企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即可。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开启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的难度较大,但让房价企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却在政策的发力边界内。对房住不炒的坚持与促进房价企稳的政策出台并不冲突,所以,没有必要看到“房住不炒”就悲观,也没必要因为房价没能快速上涨而缺乏信心。
住房价格说到底是个供需问题,2021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大幅减弱,对应2023年以后的新房供给将逐年萎缩,叠加政策层面对需求端的扶持政策,大概率会对房价预期产生强力支撑。
一旦房价企稳,地产销售就会企稳,地产链相关板块的确定性将大幅提升,有望进入业绩、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阶段。
3、外需:近忧与远虑
作为制造大国,外需构成了国内经济复苏前景的近忧与远虑。短期来看,在高通胀与连续加息的双重打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确定性不断提升;展望中长期,随着地缘冲突愈演愈烈,逆全球化趋势凸显,传统的外贸规律或许不再奏效,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被不断放大。
对我国这种制造大国而言,外需的不确定性会压制外需相关板块的想象空间和估值水平,迫使投资者缩短投资久期,更追求盈利的确定性,对整个外需相关板块产生负面影响。
以光伏产业为例,国内产能的全球占比超过80%,而国内市场占比仅为30-40%,意味着大多数产能需依赖国际市场消纳。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主要国家均追求能源自主,全球产能快速扩张,竞争加剧,国内光伏出口大概率将遭遇目的地国家产业政策的区别对待,继而影响其长期增长空间和估值水平。
当然,就资本市场而言,逆全球化是个慢变量,就现阶段而言,内需复苏的节奏和高度才是决定A股市场接下来走势的关键因素。既然内需是决定性变量,叠加今年外需疲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内需相关板块的上涨逻辑更为通畅,有望在本轮牛市行情中继续跑赢。
回到开头的问题,A股的上涨行情还能延续吗?随着消费的持续复苏和地产销售的企稳,市场对基本面复苏的分歧将再次得到弥合,从分歧走向一致预期,推动大盘指数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