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中性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专家认为,物价水平整体温和,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同时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多项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经济保持良好态势
展望下半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出口回暖将对全年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部分行业市场出清和产品价格回升推动工业生产,助推经济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弱。
“在二季度经济增长环比暂时放缓后,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彰显‘韧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虽然金融条件有所收紧,但目前实际利率仍处低位,政策环境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制约。
诺亚财富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的内需和外需均有令人乐观的表现。内需方面,制造业的复苏表现较为抢眼;外需方面,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今年以来虽有波动,但整体还是保持回升趋势。
从通胀水平看,梁红认为,鉴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致食品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预计CPI涨幅更趋温和。连平认为,在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情况下,物价不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主要目标。物价绝对水平不高并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为政策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
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资金面,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由于央行曾在6月初为补充跨季流动性而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7月将面临资金集中到期。7月共有9175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有5600亿元,MLF有3575亿元,并且约七成资金量将在上半月到期,资金面仍将保持紧平衡格局。
央行近期多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这说明在近期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央行有意收紧流动性。这可能体现了央行“削峰填谷”、平滑流动性的意图。在二季度末MPA考核前夕,央行适当投放流动性缓解市场紧张气氛。待流动性稍显充裕后,央行开始回收流动性以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
在连平看来,央行仍会使用逆回购和结构性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未来流动性调控机制可能在充分利用公开市场微调、加强流动性询量和预调、优化结构性工具配置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以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从人民币汇率来看,货币政策也无转向必要。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中美利差或较上半年有所收窄。美联储年内可能还有一次加息并启动缩表,而缩表带来的影响甚于加息。虽然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贬值。但欧元上涨有望成为制约美元上涨的重要因素。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和汇率的影响趋于减弱。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进一步减弱。总体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阶段性地双向波动,汇率预期基本平稳。
货币政策不宜过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小,同时金融去杠杆虽有一定成绩,但监管新框架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此时监管如果放松,则杠杆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货币政策短期内难言放松。
货币政策也不宜过度收紧。任泽平表示,由于面对再通缩和实体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货币政策边际不宜过度收紧,应逐步回归逆周期调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宏观审慎和监管政策可以适当保持压力以降杠杆、稳杠杆,堵住资金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加杠杆的管道。
在连平看来,为兼顾流动性基本稳定、实体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去杠杆协同推进的目标,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上调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利率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维持‘不松不紧’。”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已达到历史中枢水平,考虑到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能力较过去明显下降,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中枢的必要性不足。同时,银监会和央行等监管部门去杠杆措施非常充分,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去杠杆可能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明确,继续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