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已超18万架 扰航事件由变为偶发
中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已超18万架 扰航事件逐月减少
中国民航局主办的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3月22日-23日在北京举行。 程春雨 摄
2017年无人机的“黑飞”、扰航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日在中国民航局主办的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随着专项整治工作等的实施,目前全国主要机场发生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扰航事件逐月减少,由多发变为偶发。
近年来,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市场增长迅速,但也带来了民航飞行安全等问题。2017年,全国各地机场陆续发生的多起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多次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滞留。
随后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实施加强了无人驾驶航空器扰航事件的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并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逐步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员管理;公布了173个民用运输机场的净空保护范围数据并制定“地理围栏”和“接口数据规范”行业标准,等等。
多措并举下,大众逐渐从盲目飞行向依法依规飞行转变。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员合格证数量从2014年的214人,增长到2017年的14152人,年均增长率超200%。截至3月22日,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数已增至18万架以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员合格证总数超2.4万个。
中国民航局组织和编纂的《中国民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2017年报》指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无人驾驶航空器扰航事件从2017年5月19起最高次数,迅速不断降低,直至2018年持续处于低位,确保了机场运行安全。
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平台,重点围绕无人驾驶航空器中交通管理规则、航迹监视和飞行服务等方面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UOM)平台建设,实现以运行管理为核心,实现各管理系统互通互联。
根据预测,2017年-2021年,中国行业级无人驾驶航空器市场规模每年都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无人驾驶航空器大有在通用航空和货运航空等诸多领域逐步替代有人驾驶航空器的趋势,到2022年,农业生产和娱乐航拍领域或将率先实现初步的行业普及。(程春雨 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