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信贷资金不只是被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还会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在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其规模大小和投向结构,对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直接影响。
展望“十四五”和2035年发展远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在内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这些不仅需要有适度规模信贷资金支持,还需要信贷资金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首先,明确方向领域。在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转变,需要加大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支持。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需要增加对高技术制造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增加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地区信贷投放。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要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入。
其次,创新金融产品。信贷结构优化需要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丰富信贷产品种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支持绿色发展,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方面,需要创新更多的绿色信贷产品。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需要结合小微企业的资产特点围绕抵质押物创新信贷产品,更多发展信用贷款产品,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盘活小微企业的动产,增强其信贷服务可得性。在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创新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
再次,完善政策支持。优化信贷结构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地方法人银行办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给予激励、对其发放小微信用贷款提供优惠资金支持,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较好。为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绿色发展,需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最后,做好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优化信贷结构不仅没有忽视风险管理,反而其本身就带有管理风险的要求。从宏观层面看,需要合理调控信贷资金投放的行业、领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合理把握信贷资金投放的节奏,平滑经济波动,减少宏观经济领域的风险。从微观层面看,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好客户营销和客户准入,严格规范金融机构内部信贷审查审批流程,增加科技手段应用,减少操作风险,做好从业人员教育,防范道德风险,减少微观层面的风险。
□娄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