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00|高级职业农民王凤琴:农业需要青年人才-环球报道
12月3日,阴沉的天气让气温又低了几度,恒口示范区姐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王凤琴与小女儿正坐在一起学习,7岁的小女儿上着网课,王凤琴则认真的观看着“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的课程。
“老师讲得很专业,他说做农业就要‘名品牌、强产业’,把三、二、一产业链做好,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农业强则中国强”。王凤琴笑着与记者分享刚刚学习的课程。
办公室隔壁就是包装车间,一袋袋大米被装进定制好的包装袋,再整齐地摆放在销售区。王凤琴介绍:“我们主要从事富硒粮油、鱼的种养殖,去年专门开了抖音小店,自己直播卖货呢,现在还在学习直播话术,我们的‘恒口贡米’在山东、北京、西安都销售的很好,口碑和复购率都不错,合作社一年稻米产量近200吨,年产值400余万。”
【资料图】
虽然合作社名字叫“姐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实际该合作社只有王凤琴一人在负责,回想起创业史,她已经能笑着说起曾经那些让她夜不能寐的困难。2015年,在一次考察中王凤琴发现汉阴凤堰富硒有机大米售价150元一斤,这让当时还从事化妆品行业的她大为震撼,她说:“那次学习打破了我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我就想以后如果我能做这行,大米能卖10元一斤我就很满足了。”
次年,她毅然决然放弃了原有的化妆品事业,在家乡恒口示范区袁庄村选了四块土壤送去化验,验出该土壤含硒量0.28,这让王凤琴看到了希望,于是她拉着4个姐妹5人一共流转了400亩土地,一起创办了该合作社,满腔热血想依靠资源优势,种出优质富硒山泉大米,以此实现自己的农业致富梦,这样的愿望无疑是美好且梦幻的,但是现实不是拍电影,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
没有通车的泥泞小路、破烂不堪的田坎沟渠、未更新的农业机械、长时间的干旱,使得第一年的稻米产量与预想中相差甚远。王凤琴看着寥寥无几的粮仓眉头紧锁,她决定要改变现状就要修缮目前存在的问题,于是接下来的三年一直处于投资的过程,姐妹们在这样的压力下,纷纷选择了退股,只剩她孤身一人。
孤立无援时,她想到要拉着村里的贫困户入股,到银行贷款,承诺为大家承担利息并提供分红,并于2019年9月争取到苏陕合作项目资金,流转土地辐射到2000亩,建起了1000平方的标准化厂房、更新了农业设备、修缮了运输道路、完善了稻田水渠,这一年合作社的大米售价为15元一斤。
到了2020年,王凤琴又顺应了“稻鱼+生态共养”的模式,同年,恒口示范区社会保障与农技服务中心提出要将恒口的大米品牌统一为“恒口贡米”,该合作社的大米定价为30元一斤。合作社用工大部分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及妇女,一年有40余万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她身份被定义为“高级职业农民”,获得“陕西省巾帼种粮能手”。
王凤琴说:“现在不仅大米销量好,今年我们的种植园区也承办了安康市第一届插秧节,接待了1万5千余游客,线上30余万网友观看直播,如今经常有团队到我们这儿学习稻米种植模式方法,后期我们要将附近的居民房装成统一风格的民宿,有专门的小吃区域,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能带动村民们增收。”
展望以后的发展,王凤琴更是喜笑颜开,她表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是关键。今后的日子里,发挥科技强农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培养科技人才队伍,让更多的90后和青年人才加入到农业,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农业才会走得更加长远。”
回首一路走来的创业史,故事并不是很长,而正是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与坚守,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巾帼能手。王凤琴说:“创业其实就是选定一个行业,把它作为终生的事业为之奋斗,每件事做到极致,向下扎根才能向上开花。”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李程
标签: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帆风顺 破烂不堪 科技创新 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