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频道 > 购房宝典 >

凡人故事|70岁的他无儿无女,在安康街头修补了40年的鞋-世界观焦点

来源: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 时间: 2022-12-25 20:50:47

“四季坐守街角边,匠心修补四十年。”修鞋,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坏掉的鞋子经由修鞋匠之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重获“新生”。曾经,在安康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见到修鞋的手艺人。一个装满针头线脑布片鞋钉的老旧木箱,一台老式手摇补鞋机,几只供顾客坐着换鞋的小凳子,撑起了一个小小的修鞋摊位。他们仿佛是城市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为数不多的修鞋匠秉着对传统手艺的坚持。

而在兴安路与鼓楼街的交叉口,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蜷缩在三轮车旁,守着他那冰冷的补鞋机,等待着生意的到来。


(资料图)

于是便上前打了个招呼,老人听力不是太好,所以我又大点声地将刚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见到我想找他聊天他的脸上立马流露出和蔼的笑容,并从右手边摸出一个小凳子给我坐着。

生活所迫,因生存学修补鞋手艺

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得知,老人名叫王满,今年70岁,老家是在四川省渠县,来安康修补鞋已经快40年了。

王满告诉记者,那时候因自己家庭条件差,没钱读书,所以他也没什么文化。出于生活的无奈,因为要生存,必须得有一门手艺养活自己。于是就跟着姐夫学习修补鞋,但在四川这个地方修鞋匠太多了生意也不好做,所以在1983年跟着姐夫远离家乡来到安康,从那时候修补鞋一直到现在。”

胶水粘补、锉刀磨平、锤子钉底、缝鞋机缝边……修鞋的工具并不复杂,但常年累月的高强度手工劳动,已经让王满的两只手磨出了不少老茧。

时代变化,行业没落如今生意清淡

“一双鞋修补下来三块钱,今天一双鞋都没有,这个冬天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现在这修补鞋也难做啊!”谈到自己每天的出摊收入情况,王满惆怅无奈地说道。

听到他这么说,不由想到一句话: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东西坏了,缝缝补补接着用。而年轻这一代,东西坏了就想着换新的。”的确,如今时代在进步,观念在转变,很多我们儿时记忆里的东西,也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若干年后这些精湛手艺又将如何存在?而像王满这样的修鞋匠又该何去何从呢?

无儿无女,谁不想有一个家呢?

“在安康修补鞋快四十年了,多久回老家一次?还有什么亲人朋友吗?”

谈及家人和朋友,老人原本欢快的笑容黯淡了下来,他咬了咬牙说:”我一个人,和我一起出来闯荡的姐夫也去世十几年了。老家也没有亲戚朋友。“谁不想有一个家”,但是自己条件差,不能害人家啊,让人家跟我过苦日子。每当看见别人儿孙满堂,我还是很羡慕他们的,但是也只能是羡慕了!

在安康修补鞋快四十年,如今他一个人在附近租了个小房子,每个月三四百元租金。王满虽然孑身一人,但国家每个月都会给他三百多块钱的生活费补助,再加上自己出摊帮别人修补鞋,平时生活开销也能勉强凑合。

一台破旧的补鞋机,一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上取下几个小凳子,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老年手机,没有联系人用来看时间

据了解,在这里补鞋,一定要带上现金,因为老人没有微信也没有支付宝,有的唯一的电子产品还是一部老年机。

说起这部老年机,王满笑着说道:“这个手机对我来说就是偶尔看下时间,我如今没有亲戚朋友,没有要打的电话,也没有接听的电话。”

老人说,如今自己年龄大了,也患病多年,即使一天也等不来一位客人,但还是坚持每天出摊。补鞋这行业,看似轻巧,其实是一项很有技术的活儿,不管是缝线,还是钉掌,亦或是粘后跟,都有一套独特的工序。“我给客人粘鞋底,基本都粘两遍,换鞋跟、换拉锁,价格也比正常价格要便宜好几块钱。小活儿不收钱。比如帮人缝带子,我觉得是举手之劳。来安康几十年了,这里的人都很热情,都很不错……”说罢,老人又收拾起他那放着油光蹭亮的工具的箱子。

年纪大了,希望能回到老家安享晚年

临走前,随手买了些面包想要给老人,他却始终坚持不要。他说,自己有手有脚,还能干的动,不用麻烦别人给予东西,只要能多点人来补鞋就好了。

老人温和礼貌,即使一生没有老伴没有子女,依旧乐观面对。他靠着自己的双手,挣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回报。谈到未来,老人眼里饱含热泪,沉思了半晌后表示自己今年70岁了,干不动了,希望能回到老家安享晚年,可是目前自己什么也不懂,不知道如何回去。

老人很是怀念那生意红火的年代,那时街头巷尾补鞋摊位随处可见,活儿也应接不暇,修补一双鞋几毛钱,一天随便能赚到七八十块。或许若干年后,这道风景会慢慢地消逝,成为人们脑海中一抹温馨而又难忘的记忆。

说到这里,小里也很希望住在解放路、鼓楼街的人,若家里有比较贵的鞋需要缝补,可以到他这里来照顾一下生意。修补的虽然是鞋,但也是我们的旧时光…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李晨晨

标签: 安享晚年 亲戚朋友 我们的生活 生活水平 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