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面“放开”后,急诊量激增,他们始终逆行而上!-聚看点
急诊,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24小时有人坚守的地方。在这里,有巨大的疼痛和悲伤,也有无边的坚守和爱。
疫情全面“放开”后,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也进入了艰难时刻,一天最高的接诊量远远超出既往数量,坚守在岗位上医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力扛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每日接诊量超350人 预测感染峰值出现于春节后
据急诊科主任高峰介绍,12月以来,急诊科接诊人数急剧增加,往年12月每日接诊量低于150人,而上周每日接诊量约300人,本周每日接诊量350人以上,比既往接诊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12月30日下午3时,在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充斥着喧闹的声音,医护人员的脚步和语速飞快,各门诊台前,家属陪同坐着轮椅的老人排队等待就诊,留观区内家属对亲人低声轻语,不少就诊的老年人等待着空出病床住院治疗。
来就诊患者中,大多数是老年人,12月29日急诊科接诊375人,其中,大于65周岁的患者有115人。高峰说:“高龄、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的市民发病率高,这些人到院时多伴有呼吸困难、气短症状,肺部有明显的感染。”
从接诊信息中观察到,日前就诊患者主要来自市区和其他区县120转运,区县农村患者较少,这意味着还有一批潜在患者,春节返乡人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返乡后人员交集会导致农村地区感染人数增加,预测感染峰值在春节后出现,所有医护人员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就医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线医护的压力骤增。渭南市中心医院积极调整措施,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进入门急诊就诊人员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配其他科室支援急诊科,将急诊分布区由楼前搬至楼内。
依据病情程度,急诊科被划分为一、二、三、四级病区,一、二级是急诊抢救区,三、四级是急诊内科区,如需住院或等待住院患者被分配至输液大厅,等待专科收入病房治疗,部分患者通过诊断,购买口服药物回家观察治疗。
感染后医护返岗率达80% 调配其他科室医生支援急诊科
“在疫情冲击下,医护人员也无法避免被感染。两周前,我院医护人员感染量增多,在岗人员出现短缺。比如,急诊科27名医生和63名护士,3位医生和10余名护士还在治疗恢复阶段,整个科室仅有一人未感染。”高峰说,医护人员绝对不能倒下去,因此被感染后,科室要掌握严密行程,确定是否院内感染,避免整个科室的崩盘,起初要求医护人员被感染三天后返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五日。
在这两周内,面对急剧增加的患者,急诊科医护紧缺的情况,渭南市中心医院积极调配全科、心理科、外科等14位医生支援急诊科,部分急诊科收治的病人转至其他科室治疗,调配外科系统收治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病人,设立专家组对相关科室收治的病人进行巡回查房,保证每位病人受到统一化、标准化的救治。
12月20日上午,高峰感到格外疲惫,他想应该是超负荷工作导致,等这段时间过后调整就能恢复正常,但20日晚上,他出现发热症状。
“整天和病人打交道,被感染只是时间早晚。当晚,我吃了退烧药物,出了一身汗就退烧了,之后没再发烧。但病人没时间等,症状轻一点后回到岗位,多一个人就能帮忙分担大家的压力。”高峰一边咳嗽一边说,急诊科的步伐一直是匆忙的,有个护士因为中午太忙没时间吃午饭,血糖太低而晕倒,返岗工作后他和另2位医生的CT报告显示肺部有感染。
据介绍,急诊科分为2班轮值,分别是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下午5点至次日8点,实际上并不能按照标准执行,到院就诊患者不间断,5点该下班的医护可能到晚上10点都没办法休息,每位急诊人都在加班加点,争取及时救治病人。
高峰说,希望大家感染后到医院就诊前评估病情,如果出现发烧或全身酸痛等症状,建议居家观察治疗,如症状没有缓解再到医院治疗,将更多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症患者,也希望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和同情心,大家齐心度过艰难时刻。
华商报记者 卫晓宁 编辑 马转转 赵宵
标签: 医护人员 渭南市中心医院 这段时间 外科系统 根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