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故事|从赳赳武夫到翩翩书生,40年教书生涯的他自然而洒脱-当前焦点
(资料图片)
横竖撇捺,一笔一划写出了自然与洒脱。从退伍军人到体育老师,再到楹联书法爱好者,洒满墨迹的毛毡、成堆放置的对联,这就是刘绍波多年来的生活写照。
1963年,刘绍波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父亲作为军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从此,刘绍波随父亲来到了安康,而这所陌生的城市,也将成为刘绍波的第二个故乡。
在刘绍波的心里,父亲的军人形象就是自己的榜样。1981年,刘绍波参军入伍,他讲道:“那个年代,当兵的胸前戴着光荣花,坐上火车,就觉得非常自豪,如果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1983年,安康遭遇特大洪水,本应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刘绍波再次和父亲一样,响应号召提前退伍返乡,支援家乡建设。
在教育上,80年代下师资力量薄弱,刘绍波有着在部队的经历,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从事教师一职,担任现汉滨初中滨江校区的体育老师。第一节课是教学生站队列队形,对于侦察员出身的刘绍波,自然都是上手强项,一节课下来,得到了领导和其他老师的一致认可。就此,21岁的刘绍波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三尺讲桌,一站就是一辈子。
“我年轻的时候理想是做一名火车司机,也是受当时的电影影响,现在看来当老师也无怨无悔。”刘绍波感慨道:“每天和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感觉很年轻,每天乐乐呵呵的没什么烦恼,一晃就是40年,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喜欢当老师,就不觉得累。”从赳赳武夫到翩翩书生,刘绍波一天一天的实现了这一转变。为了补足理论知识,刘绍波在担任体育老师期间成功考取函授,随后又在西安体育学院学习6年,从专科到本科,一步步充实自己。刘绍波讲道:“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从事了教师就得钻研这一行,否则是立不住的。”
生活中,刘绍波爱好丰富,热爱旅游、摄影、运动、楹联书法等,其中楹联书法是刘绍波最大的爱好。他回忆道:“当时是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东北见到了一位亲戚,他的钢笔字写的十分优秀,非常让我羡慕,一下就有了练字的念头。”回到家中的刘绍波,开始不断临帖,日积月累下来,刘绍波的书法也越来越精进。如今的刘绍波,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担任陕西省楹联学会理事、安康市楹联学会副会等。“习字必须要临帖,不临帖就不算练字。”刘绍波讲道。
随着近年来上了年纪,刘绍波开始转科担任书法教学,热爱楹联书法的他还为汉滨初中滨江校区全校200多名老师分别写了一副嵌名联,所谓嵌名联,就是将某个人的名字嵌入对联里,对于刘绍波来说,不仅仅只是字面意思上的嵌入,还要融入每位老师的教书方式、人物性格,使得对联本身在嵌名后能够和人物相对应,而这意味着刘绍波需要了解每一位老师。他笑着谈到:“一开始只是看到别人在写,自己也模仿写了一些,后来就觉得很有意思,写的刹不住了,索性就把全校老师都写了一遍。”
2023是兔年,也是刘绍波的本命年,60岁的他将在今年迎来退休,一方面他将告别这三尺讲台,另一方面他将有更多时间去研究自己热爱的楹联书法。“至少我觉得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没有什么遗憾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也有很多是已知的,退休后我打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里卧病的爱人。”刘绍波感慨道。
据了解,刘绍波系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学校高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诗词、散曲学会会员、安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安康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书画部主任、汉滨区文联委员,汉滨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其楹联作品在全国征联赛事中获奖百余次,入载《中国楹联年鉴》等40余部书籍,平均每年刘绍波要为群众义写春联上千副。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