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全力以赴做好重症患者救治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增多,一些地方迎来重症救治高峰,ICU压力猛增,重症患者救治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扩容医院重症床位,医护人员24小时昼夜不舍……连日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力救治重症患者。记者在北京、黑龙江、山西等地多家医院进行实地探访。
扩充床位 全力救治每一位重症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新阶段防控主战场逐步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资料图片)
近一段时间,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收治病人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等急诊数量超出往常约一倍,医院尽最大可能增设床位、调配医护,持续开展专业医护人员重症理论和实操培训,确保重症需求增加时能够迅速“顶上”。
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床从30张增加到54张;北京朝阳医院组建综合救治病区,累计收治重症患者500余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照综合诊疗结果,将病情平稳的患者尽快转出重症病床,加快重症床位周转。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一些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正进一步扩容和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尽全力满足更多危重患者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等重症救治专家表示,在救治过程中,对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我们要把重症救治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分秒必争 只为早日渡过危险期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急诊,是当前医疗救治的另一“重地”。“马上救治,快!”一名哈尔滨市民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迅速发展成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急危时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心内科主任于波团队第一时间进行快速诊疗,为患者使用ECMO机器代替心肺功能,终于渡过危险期。
面对严峻挑战,医护人员昼夜不舍,坚守在重症救治一线。病床前的监护治疗仪器,不时发出“滴滴滴”的提示音。记录患者信息、检查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为他们翻身、排痰、调整补液速度……在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医院强大的后盾,一定能够渡过艰难时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武文静说,医护人员全员24小时待命,病区满负荷运转,守护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关口前移 最大程度化解高峰
为进一步做好患者诊治分流工作,当下各级医疗机构都行动起来,为重症救治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我们发起了总动员,尽可能将风险关口前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万新说,当地组织各乡镇干部、村干部、村医等,对高龄、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进行网格化管理,每天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健康监测,一旦有重症风险立即和医院联络,重症患者及时向三甲医院转诊。
目前,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发热诊室(门诊)占比45%,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占比52%。“以往,我们要求医生在48小时内回复,现在是10分钟之内回复,问诊人数从原来一天20多个增长到100多个。”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主任尤敏介绍,互联网医院开通新冠门诊、发热门诊等服务,实现无接触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