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首发
(资料图)
1月15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北京医院、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动心行动”-运动相关心血管时间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推广会在京举行,并首次发布《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但对于初始参加运动训练、准备提升运动等级或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进行运动前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与分层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居民运动风险控制的自我意识不够,同时医疗机构在运动风险的评估以及干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出台评估运动时心血管风险的技术指南或规范,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运动健身、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刻不容缓。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郑宏在致辞中指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的专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加强新冠病毒感染与慢性病、心血管健康联系的有关研究,促进心血管有关疾病防治,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共识”的发布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励建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教授、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赵兴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徐勇教授、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李建军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闫琪研究员、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主任魏文哲研究员、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研究室主任赵之光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进刚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发布仪式,并进行学术交流讨论。
专家指出,运动量与心肺功能获益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不可避免的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随之增加,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SCD)是值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我国发生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原因大多为心源性猝死,男性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猝死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青少年和退休人群,相关的运动项目包括长跑、足球、田径和篮球等。倡导增强心肺耐力(CRF)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于降低运动相关性猝死,也有帮助。
与会专家结合个人经历和工作案例等,提出几项重要观点: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需求,进行量化分析及量表评估;规律长期的运动有助于心率的控制;适度运动对降低炎症、抗氧化应激反应、血脂控制等均存在一定影响等;“共识”的发布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对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研究,造福社会大众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汪芳教授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识》强调专业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相关机构开展城乡居民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希望《共识》能切实减少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效保障耐力性运动以及赛事的安全,服务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未来还计划发布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肌损伤及心肌炎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