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坎:如何能让村民住得好 农民变“工人”,年收入增加近千元
“故土难离,让村民搬迁哪有那么容易哦。”高店子村村支部书记董世勇回忆,当地的干部们挨家挨户讲解地灾危害,把政策一条条地念给大家听,再带着村民到邻村参观新居,算对比账……终于,大家开始主动搬、自愿搬了。
光搬出来还不行,要让村民愿意住下来。
首先,要保证居住条件。国土、水利、文体等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也积极参与统规统建,除了应急避险场所,还在安置地新建了集医疗卫生、物资储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地。这样配套完善的新农村,老百姓自然愿意住。“我在成都打工的大儿子都打算回来了。”高店子村村民董子奇高兴地说。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能让村民致富。“在安置地建设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想着法儿地引进产业。”董世勇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高店子村红叶黄连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通过在聚居点周边培育红叶黄连木,高店子村解决了搬迁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董世勇介绍,目前,全村已经引来了5个业主,村民不仅可以把土地租给业主收租金,还可以变身“工人”给业主打工挣外快。“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7000元,比去年增加了近千元。”董世勇说,下一步,他还打算引进加工、制造等产业,拓展就业渠道。
收入实实在在的增加,是董子奇儿子愿意回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董子奇告诉记者,儿子在成都打工,一个月挣3000多元,“现在在村里,只要手脚勤快点,也能达到这个收入。挣的钱和外出打工差不多,当然都愿意回来发展。”